浙江省的地理特点(揭示浙江省的地理特征)
浙江省概述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接福建省,西连安徽省、江西省,北邻上海市、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闽台港口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总面积101,800平方千米,辖11个地级市,人口约5800万。
地势地貌
浙江省地势地貌复杂多样,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海岸等自然地理区域组成。
西部地区是山地区,有天目山、黄山、巨溪岛等山脉群组成的龙游山系、江山丘陵组成的建德丘陵、临安平原等。
东部地区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6,488千米,是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大部分是丘陵和山脉交错而成,东部地区有3000多座岛屿、诸如舟山、温州等海湾、滩涂、河流水系和三江平原等;另外,东南沿海地区也被人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海经济带。
水系地貌
浙江省的地形中,环绕在各山脉之间,大量的河流呈三维网状分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系地貌。其中长江流域的则有富春江、钱塘江、浦江、嘉定河等主要河流,全部分别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温州平原流域;
钱塘江流域则为浙江省主要的水道之一。311国道从省会杭州经嘉兴、宁波、温州、台州、丽水,到省南界。
气候特点
浙江省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以长江中下游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亚热带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约17-19℃,最高平均气温在7-8月份,最低平均气温在1-2月份,其中最低气温常在0℃以下,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潮湿也是常态。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2000毫米之间,故全省土壤肥沃。
资源特点
浙江省富饶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土、矿、林四大类,资源品种丰富,质量优良,是工业、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水资源: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流域的大容量水库、水电站达60多座,水库总容量约占全省总容量29.4%,是中国南部地区重要的调节中心;全省海岸线长达6488千米,海洋面积广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土地资源:浙江省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点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此外,中山泉岩群、普陀山、朱家尖等旅游景点众多,是旅游资源巨大的省份,因此较多的土地被招来开发。
矿产资源:浙江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有大致可供开采的411种矿产资源。浙江省金属矿产品种有约60多种,达到矿种最为丰富的水平之一;非金属矿产资源60多种,其中2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如石灰石、石油、硅石、铅锌矿等。
森林资源:浙江省森林覆盖率约为67.85%,林地面积约有520.2万公顷。浙江山地较多,地形曲折,地势较高,亮点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有2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在这里栖息生存。
经济特点
浙江省是一个工业大省,从绝对规模上看,浙江的GDP总量在全国高居第三,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浙江省近年来以制造业和工业为主要产业,如家电、汽车、机电、工业制品等,浙江的产能在中国的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浙江省也是全国出口大省之一,2019年第一季度浙江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779.2亿元人民币,排名全国第五。
在浙江省的农业方面,也是以生产面积小而产出量高的现代化农业经济为主,其中茶叶、荔枝、西湖龙井等特色农产品最为著名;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文化特点
浙江省地域辽阔,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是我国文化大省之一。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浙江有5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明清时期的文化底蕴丰富,状元名人、乡土文化等方面惠及全国,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都”。长期以来,浙商文化、杭派文化、宁波文化等地方文化形成,深深影响并渗透着浙江人的生活方式和茶文化、川剧文化、传统工艺等。
旅游特点
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浙江省境内有不少美景,例如:开化碧水、玉皇顶、九龙瀑布、云和梅岭、天目山、普陀山、西湖、钱塘江等自然风景区和文化古迹,以崇贤楼、栖霞寺、绍兴古城、沈园、亲亲园、岳坟群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景区。
此外,总之,浙江省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充分地挖掘旅游资源,宣扬浙江文化,促进了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