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古人结婚婚礼为什么选在晚上)

7415 翦春雪
摘要:古人结婚,为何选在晚上举行婚礼?专家的解释来了!古人结婚,婚礼都选在晚上,为何连皇帝想更改都不行?古人选择晚间成婚,《白虎通义》给出的只是理论上的解释,其实,这样习俗的形成,也是有其社会发展基础的。

古人结婚,为何选在晚上举行婚礼?专家的解释来了!古人结婚,婚礼都选在晚上,为何连皇帝想更改都不行?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有个小女儿,在历史上非常有名,那就是声名显赫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资治通鉴》)。”

因为太平公主的性格与武则天很相近,所以深受武则天夫妇的宠爱。

“受宠而骄”的事,自今亦然,太平公主的个性更奔放,行事更张扬。比如,在追求个人幸福上,太平公主也有不俗表现,她就是唐代的“刘巧儿”,也有自主找婆家的浪漫之举。

据《新唐书》载,太平公主在宫宴之上,以一副青年武官的打扮现身。

唐高宗和武则天问,一个女孩子家,为何打扮成这样。太平公主马上回到:“既然我不适合这样打扮,那就把这身行头赐给我的驸马好吗?”而唐高宗为太平公主选定的驸马就是薛绍。

薛绍的出身也很高贵,他家除了是河东大族薛氏外,他的母亲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十六女城阳公主,论起来,薛绍与太平公主是正儿八经的表兄妹,两人的结合,是“亲上加亲”。

因为太平公主深受父母宠爱,所以公主出嫁之事,也办理极为浓重。史籍记载,两人婚礼可以说是超级豪华。

据说由于两人的婚车过于豪华,根本无法进入万年县衙,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拆墙而入;而途经道路则全部点燃火把,以致道路两旁的树都被烤焦了。

太平公主与薛绍结婚,道路两旁为何要举燃火把呢?真相是,他们的婚礼是在晚上举行。

《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这里“婚礼”写作“昏礼”,也就是表明其在黄昏时候举行。

而人们熟知的常识是,现代婚礼多是白天举行,一般的仪程是,早起迎亲,晌午成礼。古代的婚礼为何会选在晚间,其中有何讲究呢?

对此,成书于东汉的伦理专著《白虎通义》,列有专门解释,“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黄昏时候有何特殊意义呢?

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而黄昏时刻正是阴阳交替之际。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

因为,那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违天背时,何况是婚嫁大事。

令人遗憾的是,薛绍之死与太平公主的婚礼虽然如此地超豪华。

但是,也没能确保他们能白头到老——两人在共同生活大约七年后,薛绍的长兄薛顗因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薛绍因此事受到牵连,被“杖一百,饿死于洛阳狱中”。

薛绍死后,武则天便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新的驸马。薛绍是否真的曾参与“谋反”?

新旧唐书出现了矛盾的说法。不过在薛绍去世17年之后的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唐中宗为其平反,由洛阳迁葬长安。

无独有偶,薛绍母亲城阳公主的婚礼也是晚上举行的。

史称城阳公主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宠爱,贞观中下嫁莱国公杜如晦次子杜荷,后杜荷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被杀。杜荷死后,城阳公主再嫁薛绍之父薛瓘。

城阳公主出嫁薛瓘之前,李世民还专门派人去找卜者为女儿的婚事卜了一卦。卜婚的结果是,城阳公主的婚事宜在白天举行,太宗决定依卜而行。

但是此举遭到宰相马周的极力阻止,马周坚持公主的婚礼要依俗而行,因为婚礼自古就是于傍晚举行,改为白天违背礼制。最终,唐太宗也只能无奈作罢,选个黄昏将女儿嫁了出去。

又嫁薛瓘。初,主之婚,帝使卜之,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马周谏曰:“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

故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今先乱其始,不可为也。夫卜所以决疑,若黩礼慢先,圣人所不用。”帝乃止。(《新唐书·城阳公主传》)

古人选择晚间成婚,《白虎通义》给出的只是理论上的解释,其实,这样习俗的形成,也是有其社会发展基础的。对此,吕思勉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通史》中给出了说明。

远古时期,人们都是过着游牧生活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有抢掠事件发生。同时,随着同一部落内部通婚禁例的出现,使得去别的部落寻找结婚对象成了必须。

因此,部落间抢掠的对象就包括了女性。白天抢掠,傍晚归来,“成亲”自然要在晚上了。当然,这样的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因为,史无佐证,吕老师姑妄言之,我等姑妄信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