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电视剧简介(不负如来不负卿是穿越剧吗)
艾晴是历史系的大学生,她参与了一项的穿越时空的实验,她第一次穿越时遇到十三岁的鸠摩罗什,两人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虽然只是短暂的相处却让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穿越时两人都是二十四岁,再次的相遇触动了两人早已滋长的情愫,理智渐渐无法压抑内心的渴望,但迫于现实终究不得不再次分开;
第三次穿越, 艾晴选择在罗什的人生面临困境的时刻陪伴他,一切的磨难也仿佛在考验着彼此的真心……
罗什,如果我们之间没有隔着一千六百五十年的时间,如果你不是那个一辈子不能改变的身份,我应该会勇敢地向你表白吧?而你对我,应该也是有情的,你会接受我吧?
可是,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可是啊?你我,终究只是平行线的偶尔交错,回归原位,我们都有各自放不开的包袱。我爱你,所以,我决定,放弃你……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书名出自仓央嘉措的情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充分描述出鸠摩罗什的两难。
艾晴的出现温暖了少年的心、协助他驱逐了心魔、立定终身的志向、陪他渡过最人生艰难的时刻,她始终是他心中最大的牵绊,无法放手却又不能靠近;
艾晴从关心罗什到不由自主地爱上他后,理智与情感上的冲突让她愈来愈痛苦,她很清楚他一生的使命及遭遇。
作为一个时空的旅行者她并不想去改变历史、也不想改变罗什的命运,她内心的挣扎与煎熬却无人可以诉说……但每每在罗什将面临人生困境的时刻,她总是不顾一切地穿越时空来陪伴他。
“从没听说他还有画画的才能,肯定是他在心中描绘了千万遍,才能画出这样的你。”
我一张张缓缓翻,看着笔触由生涩渐流畅到最后的一气呵成。难怪他说十年前,十年间一直在犯戒。我竟然不知不觉间进驻了他的心,直到最深处。
我连泪都流不出来。心里的那个洞不断扩大,再扩大,我的心,彻底丢失了。
除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真情与考验之外,鸠摩罗什的父母鸠摩罗炎与耆婆之间的故事,那一段缘起与缘灭的过程看得让我十分感伤,而其弟弗沙提婆的内心告白也让人十分动容,看这部小说最需要的是一包卫生纸;
故事进入中后段还会出现的历史人物沮渠蒙逊及慕容超,这两人本是历史上记载不多的人物,却在这里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故事及他们的心路历程。
写穿越文的比比皆是但小春挑战少了不一样的题材,以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为主角描写出一段令神佛动容的僧俗恋——跨越时空的相遇、禁忌的爱恋、穿插着真实的历史事件、经历种种的磨难;
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但却让人感觉十分的真实,不管看过几次都让我深深地感动。
小说里对于鸠摩罗什的描写,几乎都是参照《晋书》及《高僧传》所记载的,而故事的进行也大都依照历史事件来编写,这也是为什么会让读者感觉特别真实的原因,小春的文笔朴实而不华丽,真诚而感人,她对史学及佛学上的问题都十分的用心地进行了考究。
在每一篇文的最后都会附上史书的出处、典故或提供参考书目让读者参考,让我在因为故事而感动之余,也了解到当初鸠摩罗什如何一步步将佛教传入中原,更体会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因为政治动荡导致社会纷乱,及当时的人民的艰苦生活。
这本书对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还有意外的收获,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五胡十六国战事迭起,曾想通过资治通鉴了解这一段历史,却只看到纷乱而且理不清楚的人物及战事,更惭愧的是,孤陋寡闻的我在看《不负》之前,并不知道在西域的龟兹国中出现了这一位。
对佛教传入中国有极大影响力的鸠摩罗什,通过这部小说让我重新对十六国历史提起兴趣,也让我对佛教当初进入中国的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
文中提到的金刚经的其中一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更植入我心中,虽然对于其中的佛理不是很了解,但是这却是我接触佛教经典的一个开端。
这是继《曾许诺》《一生一世‧美人骨》《华胥引》之后再一次让我由衷赞叹的佳作!
不同于《曾许诺》生离死别仍然无悔的爱、不同于《一生一世,美人骨》不求回报只愿长相守的爱、不同于《华胥引》执着又凄美悲剧型的爱,这次《不负如来不负卿》让我感受到的是……神圣的、真挚的、无可取代的爱。
因为很好奇文中所描述的灰瞳孔,所以上网找了清澈的照片莫非鸠摩罗什的故事曾经上过电视!?
后记:
看完小说后,看到一则关金刚经出了复刻本的消息,这是由故宫收藏的佛教文物,上面写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本”,心中有居然有种莫名的感动,通过《不负如来不负卿》让我认识了法师,虽然小说的故事是杜撰的但却又那样真实,这是一种很难以形容的心情。
2015年新版《不负如来不负卿》上市,这是小春为了保护自己的电视剧本而进行的大改写,与旧版小说有70%的变动。
小春:其实新版不负里的佛理比旧版多许多,只是不再生硬地介绍知识,而是将佛理融入故事中,让读者自己领悟。
除了艾晴与罗什的故事大大加强,还新增两万多字的小弗番外和三万多字的蒙逊番外。写番外,我不喜欢只是换个角度,得在番外中写正文没有的故事,以弥补第一人称带来的视角缺陷。
历史上的鸠摩罗什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父亲是天竺国贵族的后裔,七岁时便与母亲一起出家, “日诵经千偈,每偈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时人誉为神童。”
在西域一带颇负盛名,在南北朝时期(苻坚)前秦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吕光俘获罗什,因吕光的胁迫,被迫娶龟兹王女阿竭耶末帝,并赐醇酒,淫、酒双戒俱舍……。
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经典的贡献巨大,一生翻译三藏经论74部,凡384卷,有《金刚经》、《阿弥陀经》 1卷、《坐禅三昧经》 3卷、《法华经》 7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7卷、《维摩经》 3卷、《大智度论》 100卷、《中论》 4卷等。
他翻译的经卷准确无误,对后世佛教界影响极为深远。并留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