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地点(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地在地图上什么地方)

5224 苍溶溶
摘要:每年五月初—是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与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

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

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

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屈原投江地在地图上什么地方?

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为主源;北支称罗水,至汨罗市屈谭(大丘湾)汇合称“汨罗江”。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经修水县白石桥,于龙门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向西流经平江城区,自汨罗市转向西北流至磊石乡,于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

汨罗江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

长乐以上,河流流经丘陵山区,水系发育,水量丰富。

长乐以下,支流汇入较少,河道展宽可通航,为东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我们再网上查了大概关于屈原投江地方的具体描述:

在汨罗江注入湖口以上约1.5公里处,潭水很深,是屈原投江殉难处,有石碑记其事。

在今天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山和磊石山之间。

清光绪《湘阴县图志·卷二十二·水利志》载:

“河泊潭在鸭舌港西北,见洪武册,一作河步獭潭,据盛宏之《荆州记》:罗县北带汨水西流注湘,去县城(罗城)三十里名屈原潭,《水经注》汨水又西为屈原潭,即罗渊也。今河泊潭,距古罗城三十里,正古屈原潭也。”

《荆州记》是历史上最早的沉江地点的记载,三十里是其距离,而河泊潭正好离古罗城三十里。

我们在卫星地图上还能看到,汨罗江在入户口的故道,按照上面所述,屈原投江的位置大概就在这里。

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