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怎么繁殖(蕨类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繁殖的)

6698 但元灵
摘要:蕨类植物的叶片按来源和形态可分为大型叶和小型叶;按功能可分为营养叶和孢子叶,营养叶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叶主要用来繁殖。其叶多从根状茎上长出,幼时大多呈蜷曲状。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生物从海洋到陆地走过了漫长的过程。最早上岸的应该是苔藓,但它没有明显的根茎叶器官分化,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植物。

蕨类植物已经分化出根茎叶,茎内有了维管组织,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一大类群,也是最早的陆生植物。

蕨类植物曾在地球的历史上盛极一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已在中生代前灭绝。如今它们的后代多生长在湿润阴暗的丛林里,且多为矮小类型的草本植物,有着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蕨类植物离不开水,生活很低调,在许多郁蔽潮湿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蕨类植物主要特征就是拳卷的幼叶、茁壮的复叶和根状茎,它不会开花,更没有果实和种子,全株绿色葱葱。

蕨类植物的根通常为须根状,茎大多为根状茎,匍匐生长或横走,少数直立。

蕨类植物的叶片按来源和形态可分为大型叶和小型叶;按功能可分为营养叶和孢子叶,营养叶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叶主要用来繁殖。其叶多从根状茎上长出,幼时大多呈蜷曲状。

蕨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全球有蕨类植物1万种以上,在我国有近2000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余种蕨类植物有药用价值,如石松、金毛狗、肾蕨、贯众、苹、槐叶萍、蕨等。

蕨类植物可供食用的种类也很多,如在幼嫩时可做菜蔬的有蕨菜、毛蕨、菜蕨、紫萁、西南凤尾蕨、水蕨等,不但可鲜时做菜用,亦可加工成干菜食用。许多蕨类植物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供食用。

更多的蕨类植物因形姿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走进了人们的环境生活,这些蕨类植物虽然不会开出亮丽的花朵,但它叶色浓绿,株型小巧,耐荫凉,适于家居摆放。

如铁线蕨、巢蕨属、鹿角蕨属、桫椤、荚果蕨、肾蕨等,均为著名的观叶类植物。

蕨类植物不开花,当然没有果实和种子,那它是怎样繁殖的呢?

原来蕨类植物主要靠孢子繁殖,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有性繁殖方式。它的一生要经历两个世代,一个是体积较大的植株、有双套染色体的孢子体世代;另一个是脱离母体的孢子,体积微小,只有单套染色体的配子体世代。

蕨类的孢子就像种子植物的种子,所不同的是种子是一个受精体,含有双套染色体;而孢子只含有单套染色体,就像花的雄蕊和雌蕊,只有长出配子体通过受精配双后才能长大。

我们经常看到蕨类植物有的叶子上有有密密麻麻的颗粒,有的排成排,有的集成群,就像虫子产的卵一样,其实里面包裹的就是它的孢子。能够产生孢子的孢子囊是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

在小型叶蕨类中,单生在孢子叶的叶腋或叶子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

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一般着生在叶片的下表面、边缘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往往由多个孢子囊集成群,其形状与颜色也各式各样,又称孢子囊群。大多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特化成孢子果。

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即形成具有单套染色体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借风力或水力散布出去,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开始萌发生长,最后形成如小指甲大小的配子体;

配子体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器里的精子,借助水游入颈卵器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受精卵。

如此又进入孢子体世代,即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长成具独立生活能力的植株。

当然,蕨类植物也可通过分株来进行无性繁殖。

在一些蕨类植物的叶片上长有珠芽,珠芽生长成熟后,叶片就会下垂,让珠芽接触土壤,从而长出新根,一段时间后,珠芽就会长成新的蕨类植物,只是它的遗传物质与母株一模一样。

蕨类植物虽然生活在潮湿的荫蔽处,但你千万不要小瞧了蕨类植物,它是远古时期留下来的活化石,是地球生命演化的见证,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随着蕨类植物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多的蕨类植物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一些濒危品种还被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