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诗仙还是诗圣(李白和王维为什么一生都没有交集)

6954 佴若彤
摘要:李白和王维。他们俩,一个诗仙,一个诗佛,惊艳了大唐诗坛星河,却从未“同台”对酒当歌。若我们用如今综艺节目的方式,来想象一下大唐诗匠们,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的盛会,那肯定是一场多姿多彩的群星荟萃。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此绚丽多彩,离不开两位盛唐诗匠的才艺贡献,那就是李白和王维。他们俩,一个诗仙,一个诗佛,惊艳了大唐诗坛星河,却从未“同台” 对酒当歌。

若我们用如今综艺节目的方式,来想象一下大唐诗匠们,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的盛会,那肯定是一场多姿多彩的群星荟萃。

李白,一袭白衣,仙风道骨,热情奔放,啸傲天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琵琶奏乐,写诗作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样精彩的压轴大戏,赋诗唱和、论道谈禅、说文咏句、诗情画意,定会让众人一饱眼福。

可是,真让人遗憾,据史载,这两位巨星,别说同台了,连相互交往的历史都没有。虽然二人同是大诗人孟浩然的至交好友,一生也从未有过交集。

有李白的酒席没王维,有王维的聚会没李白,好像刻意避而不见,这令人有点不可思议。

据坊间传闻,他俩彼此心生嫌隙,毫无交往之意,与一位大名鼎鼎的红颜知己有关,是真的如此吗?我们来一起全面探究。

01 出身不同,地位迥异

巧合的是,李白和王维,同年同月同日, 出生于701年2月28日,但家庭出身背景却完全不同,年轻时的二人,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

王维出生于山西祁县,一个有权有势的贵族家庭王氏,父母均出自名门望族。父亲曾是汾州司马,妈妈通晓佛经,喜好绘画,爷爷精通音律。

维自幼便受到了书香世家的熏陶,耳濡目染,15岁时,在琴棋书画等方面就已经才艺出众,可谓少年天才。

而李白的家族背景却是个迷,包括他的出生地,也有各种说法。唯一可知晓的是,李白的家族从他祖父一代开始经商,到他父亲这辈时,已是当地富商,故李白可称作是当时的“富二代”。

王维21岁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因遇见在朝贵人相助,他受到了岐王和玉真公主的赏识,一举夺魁,成为长安城里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随后,他被安排在皇帝身边,担任太乐丞,负责宫廷歌舞编排。虽不是高官,但年纪轻轻,他已在权贵中自由穿梭。

然而,此时21岁的李白,刚刚从外地游玩归家,正准备此后三年读书写诗的计划。因为家庭富裕,他整天游山玩水,呼朋唤友,谈天说地,吃喝玩乐。

江湖游历让他从年轻时,就养成了飘逸不羁、热情奔放的气概。

当时,唐朝非常重视出身背景,“士农工商”的等级地位鲜明,商人地位很低,并且有明确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父辈从商,故李白根本就毫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踏入仕途。

如此看来,从家族背景和身份地位方面,王维和李白的境况大相径庭,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成长轨迹。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几乎不可能相遇。

02 性格差异,志趣不投

李白和王维,一个狂傲张扬,一个低调内敛,性格截然不同。

王维从小受佛教影响,性格朴素自然,完全是传统文人的体现。他得失随意,与世无争,在他眼里,世事名利,皆是浮云。

他将身心寄托于山水田园之间,内心宁静致远,是超凡脱俗的空灵之态。

翻阅他的诗卷,“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尽显灵气和禅意,展现出他沧海一粟,活在当下的大智慧。

而李白的性格,又是另一种独特。他乐观自信、热情豪放、个性张扬,生就一副傲骨,決不卑躬屈膝。他愤世嫉俗,荡平天下浊气,揭露社会黑暗。在他的不少诗词间,尽显其大侠英雄风范。

翻开他的诗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体现。

李白志在求官,而王维志在修禅,性格和志趣不同,即使相识相处,未必会有共同语言,也不一定能成为好友。

03 红颜知己,情感冲突

李白和王维,难道是情敌,故刻意不相往来?

二人在生命中,先后遇见了同一个红颜知己,那就是玉真公主。她是唐玄宗的妹妹,地位高贵,志趣高雅,且喜好与各方才子聚会,畅享琴棋书画之乐。

千年以来坊间传闻,李白和王维之所以未有交集,是因为玉真公主,隔在他们俩中间。

王维与玉真公主最先遇见。在720年,王维考中进士,进入朝廷后,很快就与玉真公主相识。

多才多艺、年轻有为的王维,在玉真公主面前,才华横溢,大显身手,既写诗作画,又琵琶弹奏,一曲《郁轮袍》,玉真公主完全被面前的才子迷住了。

之后,王维又考中状元,玉真公主对他更是喜欢不已。然而,玉真公主因豆蔻年华,选择修道,故彼此之间,只能以红颜知己的身份交往。

几个月后,王维因为一个小错误被贬官离职。众人猜测议论,是因为王维擅自娶了家中的”娃娃亲“做妻,激怒了玉真公主,所以才被贬官。

而李白却晚了几年到长安寻求仕途发展。但他才华出众,既是诗人,又是侠客,很快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和器重。在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大力推荐下,李白顺利地进入朝廷,做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

后来玉真公主到了敬亭山修道,李白随即偷偷赶去幽会,两人相互走进对方的心里。故李白的那首“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很多人认为是写给玉真公主的。

才子佳人,倾心荡漾,自然引起众人猜想,后世众说纷纭,不知真假。

也许其间真有情感交集,但考虑到玉真公主的高贵身份,以及两位大诗人的名誉声响,故当时的文艺圈,可能都闭口不谈他们之间的绯闻,以至于史书都无据可查。

而王维和李白之间的“情敌”效应,也许就是后人想法子,给他们俩毫无交游,找了一个富有情趣的理由吧。

04 信仰不同,风格各异

李白和王维,一个追寻道教,一个信奉佛教。

李白被号称“诗仙”,是因为他自幼就喜欢听道士谈经论道,一直对道家思想很感兴趣。

后来,他也与不少道士之友聚合,如岑夫子、丹丘生,都是盛唐有名的道士,常常一起对酒当歌,作诗论道。

而王维被号称“诗佛”,是因为他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在不惑之年,遇见了南宗的神会大师,至此,大彻大悟,遁入佛门。

他被深厚的佛学知识所打动,并被“无念禅”开启了心智。之后,他以禅诵为事,以玄谈为乐,写下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诗文。

他以平和闲适的“禅心”,写诗作画,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看来,信仰不同,当然诗风各异。

李白是仙,是活在梦想中的人,他把豪情奔放、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

而王维是佛,是活在空寂中的人,他把闲适舒逸、恬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发挥到了极致。

正所谓,诗佛与诗仙,佛家和道家,各领风骚,各达巅峰。

正是因为李白和王维,二人信仰不同,再加上在唐朝 “佛道之争” 比比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是他们一生无交集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05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传统。

身为盛唐两位势均力敌的大诗人,李白的狂傲自负,王维的孤芳自赏,也许就是延续了自古以来,文人间的那种鄙视之俗,藐视之风。

如此看来,在这两位顶级诗人之间,可能就是存在着竞争关系,彼此在骨子里谁也不服对方,更别提彼此相约交友了。


总之,李白和王维,都为盛唐的诗歌文学,创造了震古烁今的成就。李白留下了近千首诗作,王维留下了四百首诗歌,为人类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他们俩能够一起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的话,那将会为大唐诗坛碰撞出灿烂的星光火花,想必会有更多的精彩和辉煌,留存世间,照见古今。

但是,他们始终就是两条平行线,从未相交,实在是唐朝诗坛的一件憾事。

但转念一想,李白奔放,王维闲适;李白仙气,王维禅境。虽无如饴之甘,但有似水之淡。其实天地间,我们知有其人其作,足矣,又何必见戴他们是否交集?

相关文章

    王维是什么派诗人有什么之称(王维的代表性诗作有哪些)

    王维是什么派诗人有什么之称(王维的代表性诗作有哪些)

    闵洛灵 6211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维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维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翦春雪 6091

    猴子的寿命一般有多长(猴子寿命一般在多少年左右)

    猴子的寿命一般有多长(猴子寿命一般在多少年左右)

    庾韫素 6902

    猫头鹰的寓意(了解猫头鹰的象征意义)

    猫头鹰的寓意(了解猫头鹰的象征意义)

    苍溶溶 6559

    熊猫的繁殖(大熊猫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熊猫的繁殖(大熊猫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哀奇文 5578

    烧烤的发明地点(烧烤是哪里发明的)

    烧烤的发明地点(烧烤是哪里发明的)

    兴暮芸 6314

    火麒麟的寓意和象征(火麒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火麒麟的寓意和象征(火麒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呼依白 626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