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中药黄芩的药用价值介绍)

6444 呼依白
摘要:黄芩主入肺经,善于清泻肺火和上焦的实热,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也可以退壮热,有良好的退烧作用!黄芩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既可以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来治疗火毒炽盛所造成的吐血、鼻血等,以及血热便血。

说到黄芩,大家不应该不陌生,比如经常用到的中成药蓝芩口服液,里边的主要成分就有黄芩。实在不认识此药,那它的同门师兄弟——黄连,想必朋友们都知道,今天主要讲解黄芩,它属于清热燥湿类药物,大苦大寒。


黄芩又称条芩、子芩、山茶根等,属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在我国山西、陕西、内蒙等地均有种植,春秋二季收获,去掉根须和泥沙,晒干后撞去粗皮留用。


黄芩为清热燥湿“三黄”之一,同样具有苦寒之性,归属于肺经、脾胃经、大小肠经和胆经!


黄芩的功效主要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止血安胎。


本品性味苦寒,攻善清热燥湿,长于清肺胃胆及大肠的湿热,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在治疗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等上焦湿热证之时,可以配合滑石、白豆蔻等药;

当治疗湿热中阻、痞满呕吐等中焦湿热时,常与黄连、半夏等同用;要是治疗泄泻、痢疾等下焦大肠之证时,配伍黄连、葛根等药使用,效果很好!


黄芩主入肺经,善于清泻肺火和上焦的实热,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也可以退壮热,有良好的退烧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既可以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来治疗火毒炽盛所造成的吐血、鼻血等,以及血热便血。也可以清热泻火以解毒,开治疗一些疮疡肿毒。


与“清热燥湿三黄”中黄连、黄柏不同的是,黄芩具有清热安胎治功,可以用来治疗胎动不安


本品一般煎服使用,用量不宜过大,多在3~9之间使用,且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的不可以使用,清热时多生用,安胎时多炒用。


用药鉴别


黄芩有枯芩与子芩之分。

枯芩即为生长年头过久的枯根,中间为空的,体轻主浮,多用于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有黄痰;子芩就是生长时间短的子根,质量重而主降,长于清泻大肠湿热,治疗湿热泻痢腹痛等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