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导演(舌尖上的中国导演简介与作品分析)

5350 兴暮芸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淳朴的人们用双手改造自然,带来美味的食物的故事。其中有感动,有泪水,也有感激。它也从某种和谐的角度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食物的关系。

陈晓卿导演:


早年的陈晓卿进入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实习,从此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当时军事部带陈晓卿实习的是纪录片界有名的两位大人物韩金度和刘效礼。

随后,拍摄的《战士从这里起步》作为建军节献礼片播出了。

他深入民间,深刻理解时代变迁带来的失去和重组,他在采访中提到,作为一个纪录片人,能用纪录片把因社会发展消失的东西记录下来,是一种荣幸。

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以及《风味人间》都通过各种各样的美食来揭示内在深刻的道理。

比如说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甚至是哲学思考都是人们当下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淳朴的人们用双手改造自然,带来美味的食物的故事。其中有感动,有泪水,也有感激。

它也从某种和谐的角度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食物的关系。

第一季的第一集讲述了四个故事,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是什么让他们面对恶劣艰难的环境还能保持本心,去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

《舌尖上的中国》采用了叙事的结构。编导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

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呈现,通过叙事的方法,体现美食的制作以及品尝,让大众仿佛身临其境,共同享受到品尝美食的乐趣。


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具有高度的大众性,食物是不具备阶级性的,每个种族,每个年纪,每个阶层的人都离不开美食,所以它就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从真实性的表达手法来看,它里面的每一种美食都有其人物基础,从真实的故事入手,让观众拥有了体验感。

《舌尖上的中国》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这个片子带有对食物的敬意,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它并不是单纯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它通过美食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甚至是哲学思考。

《风味人间》:


从宏观的大方向看,陈晓卿导演使用视听觉的时机都恰当好处,甚至使用航拍以及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方式,大大增加了用户观看感。

比如利用这些拍摄手法,可以看到在腌制的过程中,细小的盐粒是如何一点点渗入到肉里;也可以看到卤水与豆浆相遇后,如何凝结成豆腐。

陈晓卿导演的纪录片风格从自然到历史,最后到美食文化,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里也经历了变化,《风味人间》是他升华的一个点。

因为热爱,所以他一直奋斗在第一线,他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也在努力扩大中国人的视野。

和其他同类美食纪录片相比,《风味人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世界性,不只是讲中国的美食。

摄制组跨越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收录了许多国外美食。整部纪录片中国内容占70%,国外内容占30%。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