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生日有什么讲究(为什么人到六十六要吃女儿一刀肉)

5058 兴暮芸
摘要:“人到六十六,要吃女儿一刀肉”其实这句俗语更多的是封建迷信的说法,但如今则是子女孝顺的代表。在中国古代,有着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自己活到了六十六岁,不给阎王爷上供的话,自己将活不过七十岁。

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亚菲给自己满66岁生日的婆婆买肉,因为她听说“人到六十六,要吃女儿一刀肉”,自己婆婆没有女儿,做儿媳的自然要买给婆婆。

但江亚菲不知道“一刀肉”究竟是多少,只能打电话问自己的母亲,惹得自己母亲一身的醋味,还被卖肉的老板取笑,说“一看就不是当家买菜的人”。

但“一刀肉”究竟是多少呢,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古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的不发达,且古代女子大多年纪很小就嫁人生子,这对于身体还没有长大的女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古代女子大多都只能活三四十岁,而能够活到六十岁则是真正的高寿了,更别说俗语中的六十六岁了。

那这句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理解字面意思便知道,就是人活到了六十六岁的高龄,在生日那天一定要吃到自己女儿买的肉,这才算圆满。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


其实这句俗语更多的是封建迷信的说法,但如今则是子女孝顺的代表。在中国古代,有着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自己活到了六十六岁,不给阎王爷上供的话,自己将活不过七十岁。

当然这种说法明显就是假的,但在封建迷信的古代,民众对于这样的说法可是十分相信的,毕竟已经活到了六十六岁,谁又不想活到七十岁呢。

那“一刀肉”就是是多少呢?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据猜想,应该是和六十六相关的数字吧。

毕竟古人十分信服谐音这种说法,之所以要六十六才吃女儿的一刀肉,大概就是为了六十六这个谐音吧,所谓六六大顺嘛。那么“一刀肉”也应该是六斤六两,这样才显得子女的孝顺,也代表了子女对自己父母的祝福。


“人到六十六,要吃女儿的一刀肉”这句俗语除了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外,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封建迷信,但更多的是把中华民族孝顺的优良品德流传下来了。毕竟自己的父母到了六十六岁,也应该享受自己儿女的照顾了。

俗语只是一个代表,并不是说在六十六岁生日那天,你给父母买了肉就是尽孝了。真正的尽孝是能够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陪他们聊聊天,晚年时期的父母是非常孤独的。

尤其在老伴离去之后,独自一人的老人在家里是十分孤独的,作为子女应该多陪陪他们,这才是尽孝道。


近年来,不赡养老人或者独居老人离世多天后都没人知道的新闻经常出现,这让很多人寒心。

那些不赡养自己父母的年轻人们,你们可曾想过,是谁给了你们生命,含辛茹苦的将你们拉扯大,如今你们翅膀硬了,可以自己飞了,竟抛弃你们的父母不管了,良心何在。动物尚且知道反哺自己父母,作为人类的你们竟是连动物都不如。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首歌不是唱着玩的,是在告诉年轻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常回家去看看,即使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就是陪陪他们,他们也是非常高兴的。

“人到六十六,要吃女儿一刀肉”也不仅仅是一句俗语,一句封建迷信下的产物,而是千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品德,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尽孝道。


在这里我们也想告诉下一代,不管将来你们走到哪里,飞向何处,家永远是你可以躲避的港湾,父母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要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能够流传下来是有一定原因的。

“人到六十六,要吃女儿一刀肉”这句俗语的意思大家理解了吗?这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多的是代表着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哪怕你没有买着一刀肉回去,父母也是非常高兴的。

他们所想不过是长大后的你们能够回去看看,但他们从来都不会把这句话说出口,即使很想念在远方的你们,他们也会在电话里说“没事,我在家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没事,不用回来,耽误你工作….”等等。

但这只是他们的违心之词,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即使有一天他们不在了,自己也不会留下遗憾,不要在父母离去之后才感到后悔,那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