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到底都是哪些人)

6906 兴暮芸
摘要:历史上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有很多种,而流传最广的一种“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见《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等)。

历史上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有很多种,而流传最广的一种“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见《尚书大传》、《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见《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等)。


燧人氏:

大约存在于公元前4464--公元前4354年的前仰韶-大地湾文化时期。有巢氏之子,与妻华胥氏生子伏羲氏和女娲氏,定都于燧明(今河南商丘),传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


伏羲氏:

大约存在于公元前4354--公元前3579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为燧人氏之子,女娲氏的兄长兼夫君,定都于汶上(今山东省汶上县),传说伏羲氏发明了先天八卦,陵墓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北。


神农氏:

也存在于仰韶文化时期,炎帝神农氏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外孙,公元前4109--公元前3579年在位,定都于伏羲氏旧墟(同伏羲都城)。

传说神农炎帝尝百草,发现了可以治病的草药和可以种植食用的谷物,陵墓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黄帝:

存在于公元前2697--公元前2015年的龙山文化时期。有熊氏,又号轩辕,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公元前2697--公元前2395年在位,定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

先后打败南方的蚩尤和北方的炎帝,统一了华夏各部落,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尊为“人文初祖”。

在位期间播百草、推历法、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陵墓位于河北涿鹿,后迁葬于河南荆山。


颛顼(zhuān xū):

高阳氏,姬姓,黄帝之孙,公元前2322—公元前2245年在位,定都于穷桑(今江苏北部沭阳县一带)。

在位期间养殖庄稼和牲畜,推算四时节令,制定礼义,祭祀鬼神,陵墓位于河南安阳内黄县梁庄镇。后来的夏朝、楚国、秦国、赵国等都是他的后代。


帝喾(kù):

高辛氏,姜姓,少昊之孙,黄帝曾孙,公元前2245—公元前2176年在位,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

在位期间“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陵墓位于河南商丘睢阳区高辛镇。

后来的商朝以及宋国、周朝以及后来的韩国、魏国、鲁国、燕国和姜齐等都是他的后代。


尧:

陶唐氏,姓伊祁 ,名放勋 ,史称唐尧,帝喾之子,黄帝五世孙。

公元前2168--公元前2097年在位,定都于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陵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谷林。后来的刘姓子孙都是他的后代。


舜:

有虞氏,姚姓,名重华,颛顼六世孙,黄帝九世孙,受尧禅让登帝,分别于公元前2095--公元前2067年、公元前2064--公元前2025年在位,定都于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

以孝闻名,巡狩天下,用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

陵墓有两处,分别是山西运城舜帝陵和湖南宁远舜帝陵。后来的陈国、(田氏)齐国、王莽新朝等都是他的后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