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是哪个省的简称(察哈尔省为何在建国后消失了呢)

7411 闵洛灵
摘要:到了民国时期,民主共和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民国政府于1912年(民国元年)建立察哈尔省,简称“察”,省会为宣化市(今天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区),当然这个“省”和现在的省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察哈尔为蒙语,意为"屏障”,是蒙古族一个接近长城的强大部落的名称,后来在崇祯七年(1634)为后金所灭,残余的蒙人归附清朝,是为察哈尔八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带繁衍生息。

虽然蒙古不允许蒙古人与内地汉族人交往,但两族间的交流和联系从未中断,这也逐渐建构起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到了民国时期,民主共和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民国政府于1912年(民国元年)建立察哈尔省,简称 “察 ”,省会为宣化市(今天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区),当然这个“省”和现在的省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1913年(民国二年),察哈尔省改为察哈尔特别区何宗莲为第一任都统,察哈尔特别区在之后历经多次疆域变化。

1928年 (民国十七年),察哈尔特别区被撤销,原地区合并张北、沽源、康保、多伦、商都、宝昌6县并成立,省会设在张家口赵戴文为第一任省主席。

就这么经历反复横跳后,察哈尔将以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区的身份演绎它辉煌又短暂的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入侵华夏大地,1933年,他们的魔爪伸向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屏障——长城

长城失守,则辽阔富庶的华北平原则将暴露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日军凭借优势很快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但很快遭到抵抗,那便是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竟将不可一世的日军赶出了察哈尔。

这是自东北沦陷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军民士气为之一振。

但同盟军却遭到南京国民政府解散,之后察哈尔再度沦陷, 成为了像是满洲国一样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一部分领土。

抵抗仍在继续,共产党人站在了日本侵略者面前,伟大的晋察冀边区诞生了,它耸立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辽阔的大地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怕困难,抵御外侮的精神。

经过漫长和顽强的斗争,察哈尔地区的日军势力不断被削弱,直到1945年8月14日,八路军发动察南战役,歼灭日伪军六百余人,打通了冀察解放区冀晋解放区间的阻碍。

侵略者被赶跑了,民众迫不及待地想要建立一个民族团结的新察哈尔,在年底由中共建立的察哈尔省诞生了,张苏当选省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宣化

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察哈尔省虽遭到国民党军队占领,但很快又再度解放。

察哈尔地区历来是匪盗流寇猖獗之地,迷信害人的会道门的生存土壤,而在中共的坚决打击下顿时没了气焰。同时中共又注重百姓健康,消灭鼠疫,天花,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新中国成立后, 彼时的察哈尔拥有张家口、 大同、 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专区,地理位置上东接热河, 西邻绥远, 北望蒙古地区,以及生活着超过两百万的人口,由于地处拱卫首都的重要战略位置,由中央直接领导。

这里要说一下如何划分察南与察北?以长城为界就可以了。

可就在不久后的1952年11月15日, 中央却撤销了察哈尔省的建制。这到底为什么呢?

一切都要从建国后的国情说起。都知道建国后有三年经济恢复,中央为了便于管辖,将全国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大行政区,这些大行政区的权力较大,是适应时势发展的必要举措。

但到了1952年,经济形势已发生变化,中央决定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改变过去地方分权较多的大行政区制度,加强中央的领导,精简地方政权。

为贯彻中央方针,1952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向政务院呈文《关于撤销平原省察哈尔省建制及调整区划的方案》

之后华北局副书记刘澜涛周恩来呈文,包括撤销事宜的具体措施。

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在听取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周恩来总理所作的报告后,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关于增设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中央正式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

察哈尔地区被划分给河北省和山西省,移交工作准备充分,圆满结束。

从1912年到1952年,历经40年的察哈尔省终于迎来了它的谢幕,它有过辉煌也有过沉沦,默默见证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