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很权威吗(豆瓣上的电影评分究竟可不可信)
现在讨论一部电影好不好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提及豆瓣评分。
豆瓣获9分以上,口碑逆天了;
豆瓣仅获3分多,口碑扑了......
越来越多的网友,
将豆瓣评分与电影的质量,口碑关联起来。
但豆瓣评分又经常备受质疑,
因为它的评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合理。
比如它被经常被质疑玩双标:
外国电影的评分,一般比国产电影评分高;
某些问题,在外国电影出现,不少豆瓣用户会表示理解,
但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国产电影里,
豆瓣用户就可能给它差评,甚至谩骂........
比如,如果一部电影出现了与其他电影雷同的情节,
对于外国电影,豆瓣网友可能会评论那是致敬,
对于中国电影,豆瓣网友可能会评论那是恶意抄袭!
豆瓣电影评分究竟可不可信?
01
豆瓣评分其实是有其局限,甚至不好的地方的!
①
豆瓣的用户虽然经常追求独立思考,标榜个性,
但实际上,他们不少是经常崇拜权威,盲目跟风的。
为什么外国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一般会比国产电影高?
首先是有客观原因的。
一方面,
是外国电影比我们发展早,电影工业比我们成熟,
所以整体比我们先进,会比我们拥有更多高质量电影;
另一方,我们引进的进口片,一般都是外国的优质电影。
所以在豆瓣评分网站上,
获高评分的外国电影比国产电影多,是正常的!
但有些时候,外国电影的评分比国产电影好,
也可能是由于豆瓣网友的盲目崇拜。
在豆瓣上,
的确是存在不少盲目崇拜外国电影大师,外国电影的现象。
比如艺术片一般都比较沉闷无聊的。
如果是外国电影大师拍的艺术片,
部分网友也许觉得无聊也都会坚持看完,
看完以后,只要电影质量还算可以,
他们就会认为电影节奏这么慢,可能是电影大师想给更多时间观众思考,于是就给高分。
同样的用户,如果评价同类型,质量差不多的国产艺术片,
可能没看完,就骂那是国产烂片了;
能坚持看完的,可能会评论电影虽然有深度,但节奏不好,觉得一般般。
另外,有些电影大师,电影IP有许多粉丝,
若这些粉丝的数量有一定规模,也会严重影响评分的。
②
豆瓣用户偏文艺,
评分往往仅代表“文艺青年”的评分。
豆瓣用户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的APP,
其实是更加垂直,
主要是文艺青年,或者说是“伪文艺青年”。
这些用户往往与“网抑云”用户有点像,
他们都很爱表达自己,甚至“无病呻吟”,
比如会出现没谈过恋爱,
就因为一首歌,一部电影就感叹“不能相信爱情”,
仿佛自己有过很痛苦的情感经历,
觉得电影,歌曲讲出了他们的故事,引发了他们共鸣似的。
同时,他们也追求生活的诗意,很喜欢充满个性,创意的东西。
因为豆瓣的用户主要是这类群体,
所以豆瓣的评分,也往往会偏好于某些种类的电影。
比如在豆瓣中,讲人性之恶的电影,往往比写真善美的电影容易获得高分;
讲出轨的电影,往往讲家庭和睦的电影高分;
严肃的电影,往往比虚构类的电影高分;
艺术片往往比商业片高分….....
③
“豆瓣评分”只是大众评分,不是专业评分。
在某些网友潜意识里,
也许会认为豆瓣是专业评分,代表着电影水平的高低!
实际上豆瓣评分仅仅是大众评分,业余评分而已,
大部分的打分者都是不专业的。
只不过豆瓣用户是文艺青年为主,
很多时候比较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所以一般电影在豆瓣上获高分的难度,
会比在猫眼电影这类更大众化的评分网站高。
大部分豆瓣用户也许比普通人接触了更多的电影知识,
但他们往往学了些“半桶水”知识,就开始“吹”。
比如某些豆瓣用户,
往往看到电影中有较多的长镜头,就会觉得电影很专业,水平很高。
02
铭记,
豆瓣评分,仅供参考!
其实电影的豆瓣评分,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暗箱操作。
只要一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人数上万,或者上十万,分数都是可信的。
因为评分人数多,受水军的影响就比较少。
但豆瓣评分因为主要是文艺青年的评分,同时也是非专业的评分,
而且打分的时候,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同的,
很多时候打分者打分仅凭感觉,心情而已。
许多奥斯卡奖,欧洲三大电影奖的最佳影片,
它们是由专业电影人评选出来的,
但它们在豆瓣的评分也未必非常高。
所以豆瓣评分不能完全反映电影的水平,
它的评分仅仅适合用于参考。
电影是比较主观的东西,
它的好与坏,是很难去用数字评分去衡量的。
而且每个人的口味实际都不同,
有人喜欢喜剧,有人喜欢悲剧;
有人喜欢特效片,有人喜欢剧情片。
别人心中的好电影,也许自己看来,只是一般般。
比如《教父》比《功夫》豆瓣评分高,
但在观众眼中,《教父》未必就比《功夫》好看,
普通观众也许更喜欢《功夫》,因为它是喜剧片。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尽管不少观众质疑豆瓣评分,但它评分还是有很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试想一下,若是没有豆瓣等评分网站?
也许大部分电影的口碑,都会被媒体控制!
豆瓣评分至少能为观众排除一些烂片。
某些电影若在豆瓣的评分异常低,那它肯定是烂片。
总之,铭记:豆瓣评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