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诚意正心)

1 綦璠
摘要: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认为这一句话,就是说人要修身,首先要格物,格者框架也,也就是会懂得明辩最基本的是非对错,对世界万物有基本的归类框架,有基本的价值观和志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这本书的道理,和精华在于指导我们明晰那本来就光明的德性,也就是佛所说的: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也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永远是澄净圆觉!

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通过学习大学之道明晰回归本有的德性以后,我们为人处事就可以进入大众之中,大道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也就是亲民!

然后在最高的境界保持住,保持并不是停止,而是周流安住。止字为栖息互通,类似凤凰止于梧桐!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我认为这一句话,就是说人要修身,首先要格物,格者框架也,也就是会懂得明辩最基本的是非对错,对世界万物有基本的归类框架,有基本的价值观和志向!

然后致其知,就是说学习了,这里所说的学习特定指的是学习圣贤书(古语有言:非圣书,屏勿视,坏心志)当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候开始继续进修圣贤书。

这个时候读圣贤书获得了方法,开了眼界,见多识广,以后迟早有一天会用的上,就相当于方法论了!这是通过外在的学习,并未介入到实际的修养功夫!


最后的关键就是诚意正心了,这个就是实际的功夫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很简单就是说的诚意这个功夫最根本的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遵循真正的本心,如同厌恶臭气,喜欢好看的色相一样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厌恶臭气喜欢好看的东西这是人的自然本性,正常的自然反应,不需要思考就会这样做,这就是诚意的关键了!千万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做到!尤其对当今社会来说,现在人的思维非常复杂,有的时候一个人对一个事物都不由自主的掺入了主观偏见,利益,和偏私,很多人看待一个事物并不能从他的本身对错去分析,而是考虑对我有没有利益,对我有利,不对的我也说对。不对我有利益,对的我也说不对!这叫叫做拂人之性!违背了本心了!


有人会说我不切实际,没有社会经验,或者说很多时候根本做不到!我觉得这个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做,有没有决心去做!

以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一定会付出代价,会得罪人,不过要懂得把握分寸,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最根本原则的东西宁可得罪人也必须这么做,要么就别让我去做!

古代的很多豪杰,遇到这种难以抉择的事情宁可牺牲自己利益,宁可辞官不做,我不做官了,但让我违背圣人之学绝对办不到,要有圣人的骨气,仁人志士的气节才行!圣人说:正道直行,虽有祸而不避也,有杀身而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但是搞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大家做愣头青,做愤青。但是往往两者很难分清楚,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仁者懂得什么时候该去说话,什么时候沉默,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不能说!当勇则勇,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但是勇者不必有仁,愣头青在不该说话的时候乱说话,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胡说八道,这就叫做没有智慧!

子曰:直而无礼则绞。有的人很直接,说话很直,但是过犹不及,伤害别人的话就是实话也不该说,所以说过于直接的人走了偏激就成了个口无遮拦的人了。

为何孔子说要中庸呢,也就是把握分寸!过于虚伪则会让人变得愚蠢而且损害德行,过于直接没有礼节制的人,就会导致出口伤人,口无遮拦!


所以说诚意了以后就要正心了,身有所愤懑,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诚意了以后才可以正心,正心了以后才是彻底完成了修身,修身了以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全部一下子同时上了一个台阶,德业日进!

一开始的时候做功夫的时候需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去做,并且都会出现问题,当最后完成了正心修身以后,所有的步骤同时升华了!也就是量变而产生质变!这个质的飞跃就是最终的关键!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