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长度和建筑历史(简要介绍万里长城的长度和建造历史)

5909 旅蕾
摘要: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长域作,是世界基本的文化宝库之一。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传承长城的精神内涵,真正把这道古代硕大的建筑群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继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万里长城: 人类文明的奇迹

万里长城,又称长城、万里之长城,是中国的一系列古代城墙的总称,是全世界最长的建筑物,也是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最为雄伟壮观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

长城以其丰富的历史和壮丽的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么,它究竟有多长?从哪个时期开始修建?下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索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avatar

长城的长度

关于长城的长度,虽然古代的治国之策在很大程度上注重技术和建造工程的规模,但是,长城的确实让人们感到吃惊。

中国长城分为沿海防线、山地防线、河南平原防线和沿边防线四大类,其中,以河北省境内山地防线最为较为著名。

据历史学家记载,长城的全长有2000多年历史,长城东起秦朝辽东,终南山地区,向西北方延伸,遍及西北陲、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12个省、区、市,总长达21,196.18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21,196.18公里的数据并非长城修建的总长度。长城没有统一的设计图纸和修建计划,也没有规范的施工标准。因此,长城的修建情况也是随地质状况和历史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从目前发现的长城遗址和文献中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可能修建的长度在10万公里以上。不过,无论修建长度如何,长城在命运的线上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精神。

长城的建筑历史

关于长城的历史,由于记录的年代久远,事实上,不同的历史书和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现在已知的历史记载,长城可以分为几个时期,这些时期都各具特色。

第一个时期: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战争激烈,边疆战备需要增强。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先前的诸侯国就开始修建无登楼的土堆墙,以及选地修筑茅草堆(即“栅栏”).之后,国家强权大体形成,秦统一天下。

为防止异族的侵扰,将这些长城连接起来,修成更加完整和坚固的筑垒之后,经过数次修缮,形成了雏形。同时,这时期初步确立了以海外海洋为底蕴、连接八方异域的文化意识和防御意识。

第二个时期: 汉代

汉武帝在位时期乱世安定,发展经济与文化,大力加固原有长城,明确了长城作为国防的地位,并于公元前121年开始营建新城以修建边境的防务,这样的实践被后人称为“传次筑城”。

“传次筑城”是一种新的修筑方式,防御工事除了固定长城之外,还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修建了大量的中小型烽火台、城池和烽堠。此时的长城大体成型,经过日后的追加和改造,成了汉武帝长城。而长城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筑牢心灵的象征,表示中华大地民族不屈的精神。

第三个时期: 北魏至明清

这个时期长城基本上成了现在的样子。随着军事防御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长城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完善。

北魏时期开始,边防建造长城最为活跃。由于前期的长城,虽然防御效果优异,但建造水平比较低,存在大量的没门没户、重心偏斜、墙体不稳定等问题。

北魏时代,学习豪门的建筑技术,取长补短,加深土防,闪烁灯火,用宝石、砖、瓷砖、杀手锏等物种加固长城,再次提高防御效果,袭击敌方入侵。到明清时期,长城已基本完整,并因乾隆时期的修建而更加完美。

在长达两千荣辱逐臭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高瞻远瞩的历代帝王,以及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的各级官员和人民的众志成城,为长城的修筑和保卫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高昂的牺牲代价。

结语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老符号,它在宏大和细节中融入了古代人们的文化精神和智慧。

长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勇气。这一壮举历经的长久岁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山川和水源,也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塑造了丰盈的底细。

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长域作,是世界基本的文化宝库之一。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传承长城的精神内涵,真正把这道古代硕大的建筑群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继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