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何时被推广(杂交水稻是何时开始推广的)
背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人口增长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家一直在通过不断地增加农业投入和改进农业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推广杂交水稻。
什么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通过人工授粉来配对,从而产生出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新品种。这种水稻种植方式已经被证明可以增加产量,提高耐旱抗病性等,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初期推广
杂交水稻的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杂交水稻的推广并不顺利。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并且在1976年杂交水稻实现了大面积推广。
1976年实行家庭试种12.3公顷,全国推广80万公顷。
推广的成果
自1976年开始推广以来,杂交水稻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一,增产显著。相比于传统水稻的平均亩产500-600公斤,杂交水稻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000-1200公斤,增产率达50%以上。
第二,品质提高。杂交水稻的米粒大而且饱满,口感好,所含的营养成分也更加丰富。
第三,抗病性更强。由于杂交水稻的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能够在降雨偏少或轻旱时稳产;
耐贫瘠土壤,以省农业部门杂交水稻工作站一组数据为例,新品种在亩产上有11-29%的增长,相对于本地主推品种,增产效益更高。
未来发展
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方式之一,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目前杂交水稻种植的单一性导致了很多农民在特殊环境下种植效益不高,需要进一步不断地研究和推广新品种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其次,虽然杂交水稻能够提高产量,但是也需要很高的投入成本,例如化肥、农药、灌溉等,这对于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最后,杂交水稻的发展还需要合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通过基因改良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结论
杂交水稻的推广是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保障之一,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在未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投入,进一步推广新品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