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钓鱼的不适用原因(玉米钓鱼的避免点)
玉米到底好用不好用呢?这个答案似乎并不难回答,钓鱼用的饵料,不是荤饵就是素饵,而这两种饵料,都是有代表的。
荤饵的代表,就是蚯蚓,被称为万能饵,绝非浪得虚名。素饵的代表,就是玉米了,要说为什么是玉米,原因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个理由。
一是玉米的来源广泛,大江南北都有种植。二是营养丰富,玉米粒富含淀粉和植物蛋白以及多种氨基酸。三是玉米的味型、口感很有特色。
但是,甭管什么样的饵料,都有钓不到的鱼,玉米粒更是如此,但是,钓不到鱼的原因,要么是因为鱼的密度不行,要么,就是用法不得当。
鱼的密度不行,这是个客观因素,别说玉米诱钓效果不行,用人民币钓鱼也白搭。但是用法不得当,这是可以解决的,那么,如何使用玉米,才叫使用得当呢?
一、尽量不要玉米打窝玉米钓
在野钓中使用玉米,是非常忌讳玉米打窝玉米垂钓,原因有二,一是玉米的味型相对来说,是比较素淡的,即便是大数量的窝料,诱鱼效果依然不佳。
二是玉米的饱腹感很强,小鱼吃个三五粒,大鱼吃个一二把就很容易吃饱了,玉米窝料的数量越多,进窝鱼吃到钓饵的概率就越低。
想要用好玉米,要么用其他味型浓郁的饵料将鱼群诱进窝子里,要么使用味型较大的饵料和玉米组合在一起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既能拟补玉米的味型不足,诱鱼效果不佳,同时能利用大量的玉米,将进窝鱼留住、聚住。
至于钓饵,使用嫩玉米、发酵玉米、酒泡玉米,都适合可以的,只要和窝料有较为明显的味型差异,都是可以的。
二、钓窝边不要钓窝子中间
用玉米打窝,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会导致窝子里有的区域窝料数量多,有的数量少,那么钓饵落在哪里,其实是很有讲究的。
因为玉米粒的体积比较大,所以进窝吃玉米的鱼,个体普遍偏大一些,但是,只要个头较大的鱼,往往都是性子胆小、狡猾的。
所以钩饵落在窝子中心区域,进窝鱼可能会等很长时间才会游曳到窝子中心区域。如果钓窝边,这种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
水体中的鱼,被窝料吸引之后,都会从窝子的边缘开始试探着给口,在窝子边缘下杆,只要有鱼进窝,吞钩的概率都会大幅提升。
三、有规律的逗钓
很多钓友在会用玉米钓鱼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手钓,简而言之,就是钩饵沉底,一动不动,本身玉米粒就不雾化,长时间没有动作,自然能大幅降低进窝鱼的警惕性。
其实,玉米原本的诱鱼效果就很一般,又不会雾化、溶散,一动不动,自然很难吸引进窝鱼的注意,更遑论有良好的诱鱼效果了。
我们可以在判断到有鱼进窝时,就提竿逗钓,不需要幅度太大,也不需要频率太快,隔上三五分钟就提竿提一下就可以了。
鱼的视觉并不是很好,但是鱼的触觉非常灵敏,对于动静太大的事物,会非常的警惕,但是对于动静小的事物,会极度好奇。
只要能够被吞下,就会非常好奇的一口吞下,不仅鲫鲤草鱼如此,鳊鱼、翘嘴等鱼种更是如此。
频繁提竿逗引,人累,也容易引起进窝鱼的警惕,隔上三五分钟提竿逗引一下,人不累,还不会惊吓进窝鱼,进窝鱼给口的概率非常大。
以上这三个用法,在所有使用玉米钓鱼的场景中,都适用,而且只要有鱼进窝,玉米中鱼的概率都不会不低。
当然,对应开篇所言,不管什么样的饵料,都有钓不上来的鱼,用法只是技巧,而不是秘籍,实在钓不上,那也是没办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