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的寓意与意义(关于忘忧草来源的典故是什么)
影视小说里经常出现忘情水,一饮忘情水,来世两路人。殊不知,忘情水难寻,而忘忧草常见。
《博物志》中曾写道:“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长枝顶端开出的花,大多数都是橘黄色或橘红色,也有金黄色或棕黄色。
嵇康的《养生论》中提到:“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故而世称忘忧草,又名紫萱。
而忘忧草作菜肴又名黄花菜,黄花菜就是忘忧草,不但营养价值极高,且有极好的健脑效果。古代吴地的书生们叫它“疗愁”,忧愁烦恼之时,食之,是否能减少烦恼,忘却忧愁呢?
忘忧草的典故
据《诗经》中记载,古代有位妇人的丈夫,需要远征当兵,于是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萱草解忧忘愁,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还有传说曰,大泽乡起义前的陈胜,家境贫困,因家中无米下锅,不得不出去讨饭度日,加上长期营养缺乏,导致他全身浮肿,胀痛难忍。
一户好心的黄姓母女,给他煮了大碗萱草吃,对于饥饿交迫的陈胜来说,萱草的味道简直是香甜可口,几天后,他全身浮肿也消失了。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称王后为感激黄姓母女便将两人请进宫,每天佳肴珍膳设宴款待,却提不起陈胜的食欲。
遂请黄家母女再为其煮一碗当年的萱草,然而陈胜仅尝一口,就难以下咽,连说:“怎么回事,味道不如当年了,这可太奇怪了”。
黄婆婆解答说:“实际没什么可奇怪的,这真是饥饿之时萱草香,吃惯酒肉萱草苦啊”!一句话,使得陈胜羞愧得连连下拜。
从此,黄姓母女便被留在宫中,专门种植萱草,还给萱草另取两个名字,一名为“黄花菜”,一名为“忘忧草”,而萱草叶外形像针一样,也被称为“金针菜”。
忘忧草的寓意——母亲花
母亲节是由国外传入的节日,西方国家把康乃馨当作母亲节的感恩之花。然而,萱草才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北堂”或“萱堂”又是母亲的代称。
“萱草生堂偕,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古代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恋,忘却烦忧。
忘忧草的药用价值
近代忘忧草的药用价值进一步被发现,如有学者把黄花菜称“健脑菜”。《营养学报》曾评价黄花菜,具有显著地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药效价值:黄花菜能够抗衰老而且味道鲜美,是营养非常丰富的蔬菜。黄花菜还具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宜食用者: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