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怎样整枝打杈获高产(茄子整枝打杈的注意事项)
茄子,别名落苏、矮瓜,源于热带区域,4-5世纪就已北迁至我国。
因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等对人体有益营养元素,且食用场景多元,能蒸煮油炸腌,遂茄子至现今仍是国内普通家庭中的必备蔬菜。
随着茄子消费需求的逐年增加,生活消费水平的升级,消费市场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达到新高度,栽培制度日益完善,栽培技术日益见长。
为使茄子产质迈上新台阶,就要形成系统理论的植株调整措施、整枝技术和明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能最大程度接近实现产量翻倍涨,大幅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目标。
植株调整措施
茄子植株调整的目的是,通过摘老叶、打侧枝、摘顶和防止落花落果等措施,调整枝叶分布格局,改善株间通风采光,加强光合作用。
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增强植株抗逆能力,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规模扩张,具体措施包括:
摘老叶。老叶指衰老枯黄的叶片或者感染病害的叶片,这部分叶片的功能衰退,既不能促进植株的茎叶生长和果实膨大,还会消耗营养物质,传播有害病菌,阻碍果实着色,造成果实腐烂。
摘叶的重要阶段是,当对茄或者四母斗茄的直径分别长到3-4厘米时,对应摘除门茄下部和对茄下部的老叶,其它阶段可不摘叶。
打侧枝。茄子长到一定阶段时,叶腋会抽生侧枝,当抽出第二条侧枝,植株上的叶腋都会相继抽生侧枝,这时就要给茄子整枝,维持营养物质的平衡,保留壮枝。
正常情况,叶和侧枝的长势都是由下往上越来越具备优势(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运输遵循就近原则),因此建议除上部的两条侧枝外,其余侧枝都要打掉。
摘顶。摘顶即摘除顶芽,时期应该选择在拔除茄子植株前20天-30天进行,可采取3果(留1门和2对)摘顶法、6果(1门、2对、3四面斗)摘顶法和7果(1门、2对、4四面斗)摘顶法。
整枝技术
种植密度小,不考虑提早上市以及对集中上市时间无要求的的露地栽培茄子可不整枝,按照茄子的抽枝习性,正常保留各级分枝,自然结果生长。
整枝管理过程中,技术方法有单干、双干和三干两类,各类整枝方法各有优劣,双干的应用程度较高。
单干整枝。单干整枝的原则是除弱扶强,即茄子植株的每次分杈,都除去弱势枝,保留强枝,整个生长阶段内都只保留一条结果枝。
双干整枝。双干整枝指保留两条结果枝,即初次分杈保留两枝,二者同时生长,后续的再分杈都只保留强枝,这样茄子植株就能始终保持两条结果枝。
三干整枝。三干整枝是对双干整枝的延续,保留主干第二花序的强枝。
实际种植过程中,三干整枝法应用范围有限,主要是因为结果枝数量越高,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就越高,枝叶交叉株内隐蔽不堪,易滋生强弱枝和病虫害问题。
要注意的是,茄子生长的后期,土壤内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植株长势由强转弱,这期间就不宜再整枝,而应该把门茄下的老弱病叶全打掉,改善通风条件,避免养分的无效消耗。
注意事项
整枝打杈忌选阴雨天。整枝打杈的最佳时间段是晴天的上午,最合适的时间段是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此时温度升高,有利于植株调整后伤口的愈合,同时因高温暴晒,露水自然蒸发,能避免伤口感染病菌侵入。
若植株调整前后,刚好是连阴雨,田间的土壤空气过于潮湿,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就会趁机侵入,引起茎秆腐烂,植株大面积趴窝倒伏。
整枝打杈忌事前浇水。田间管理过程中,水肥管理要结合,但植株的调整要和浇水错开时间,浇水会使植株含水量及田间湿度增加,不宜搭配进行,应该错开3-4天时间。
整枝打杈忌病株在前。整枝打杈前,检查田间茄子植株的长势,标注出感染病害的病株,并在植株调整过程先整正常植株,再整感染病菌的病株,避免人为传染有害病菌,造成整园感染病害。
整枝打杈忌选在结果前期。茄子挂果前期,整枝要稳,别把分杈及叶片全部打掉,要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枝叶,促进植株地下部分根系和植株的茁壮成长。
要注意,整枝打杈时间过早,果实生长发育迟缓,会出现青皮果,甚至导致整棵植株早衰。
整枝打杈忌忽视病害管理。整枝打杈结束,适当给植株茎秆喷施百菌清或者其它灭菌类药剂,灭除田间病菌,抑制病害的繁殖,以避免病菌由伤口侵入到植株表皮。
因此说,茄子想高产,整枝打杈是关键,能使养分集中供应给结果枝,茄果的生长速度更快、果品质量更高,还能提前上市时间,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生产者经济收入。
过程中还要牢记因地制宜,视情况调整植株调整策略,不应死板教条,照本宣科,只按照经验或者教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