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余恨出自哪首诗(多情自古空余恨是谁写的)
01 / 引
今天我们讲一首清朝人写的诗。
作者:魏秀仁(字子安)
一个一生穷苦的作家,笔下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花月痕》,“礼拜六派”的代表作。
魏秀仁自幼随父亲研究经史,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但中秀才那年已经28岁了,次年中举人,此后屡试进士不第。
属于典型的学问大、考试懵。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39岁的魏秀仁弃考,进山西巡抚王庆云幕僚,次年又随其入川,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曾任成都芙蓉书院院长。
晚年,魏秀仁归返家乡福建,仍然是以教书为业,生活贫困,著作颇多。
《花月痕》就是作于1856年后,历时半年多,好友课录中有载:是时,子安旅居山西……欲读书,又苦丛杂。无聊极,乃创为小说以自写照。
02 / 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出自魏秀仁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花月痕”在创作形式上,多少有效仿《红楼梦》,其中有许多诗作来穿插情节。
可以说,“花月痕”成于诗,也败于诗。
诗在故事里“喧宾夺主”,许多还游离在情节之外,导致了内容的薄弱。
自然,若是没有那些诗词歌赋,这本小说也不会被抬高成一个派流。
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比如这首诗就很经典,但许多人知“多情自古空余恨”,却不知下一句是何。
下面我们就详细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 品
诗文大意可解为:
从古至今,多情的人总会留下许多遗憾,越是美好的梦越容易醒来;
这些情愁不是拈花一笑就可以解脱的,如同飞絮一般飘零,无处安放;
欢聚之地刚刚建好,可惜只能单宿单飞,新写的诗句还留在画屏上,墨迹未干;
即便这肝肠寸断之苦不是因为离别,面对此情此景,也会泪洒衣衫。
爱情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伤人也伤己,正如张鸣善在他的散曲小令中所写: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咖啡伤胃、抽烟伤肺、喝酒伤肝、爱情伤心,越是看似美好的东西,往往就越危险。
然而戒烟戒酒易,戒爱却难于上青天。
自古以来,鸳鸯双飞的戏码少之又少,纵然世间有卓文君,又有多少司马相如。
元稹负了崔双文,李益负了霍小玉,白居易与湘灵的一段恋爱谈了25年,最终还是不得不分开。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留下千古一叹,纳兰容若默默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明知相思苦,为何苦相思?
04 / 感
诗中最伤感之句,不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反而是“好梦由来最易醒”。
正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写: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入了情爱的迷局,谁又能潇潇洒洒呢,烟花易冷,恩宠难寻。许多情愫无处安放,就如同飘零的柳絮一般,不是拈花一笑就能看破的。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藏着一个念念不忘的人,就在内心的最柔软处。你以为,你已经做到了忘记,可是不经意触碰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疼。
就像夕阳下那个相似的背影,就足以让你潸然泪下。
有些爱刻骨铭心,如影相随,遇见了就是一辈子的事,任凭生活怎样消磨,你还是能记得最初的那份温暖。
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放下,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日子总是要向前看的,有些缘分尽了就是尽了,把恩怨了结,余生不再打扰。成全对方,也放过自己。
多年以后,你会和另一个人,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等你能风轻云淡地把这些事讲出来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当初的自己,好傻,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