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正月十五为何叫元宵节)

6000 完若星
摘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元宵节,古时元宵之夜就多有有情男女约会。从这一点上看,有点像西方的“情人节”了。元宵节可谓是中国人的“嘉年华”(狂欢节)之夜。月光下、灯光下,盛装男女乐而忘返,是古代人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尤其是女性,平日养在深闺,不能随便出门;惟元宵之夜,却可以随意走动,嬉笑不禁。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唯有元宵节是一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所以有“闹元宵”一说。

元宵节一到,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涌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

正月十五何以称“元宵”?一种解释是指“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一年之元月,初一旧称元旦,原意是新年的“第一个白天”;

不称正月初一之夜为元宵,是古人认为满月的夜晚才是最吉利,而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而称之为元宵。

另有一种解释流传较广:元宵之称源自道教的上元节,道教有“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节,上元节之夜就称元宵。

因为有元宵节,新春的节日气氛延长了许多。孩童时过春节,到了年初八九,新年便差不多过去了。正在依依不舍时,突然想到后面还有元宵节,精神便为之一振。

到十五闹元宵时,节日的气象又轰轰烈烈地回来了。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

元宵闹花灯的盛况,在古人的诗中能够找到。唐代卢照邻有《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天上的银河繁星和月光,在元宵之夜都洒落在人间,一派光明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另一位唐代诗人崔液的诗中也可体会:“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李商隐也写过元宵的诗:“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写元宵之夜的欢喜和热闹,还有元好问的《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读这些光影摇曳、欢声漾动的诗句,感觉古时的元宵之夜,盛况不亚于现代。

古人在诗中写元宵的灯,最令难忘的,是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诗中描绘的景象,璀璨绚烂如仙境。元宵节的灯,是梦想,是艺术,是黑暗中人心的灿烂绽放,诗人的想象和咏叹,皆出自于此。

此篇下半阕,也写得情趣盎然:“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来写的也是元宵之夜观灯的景象,内中暗藏故事,有人窥见曲折恋情,也有人看到诗人孤高自赏的品格,因为含蓄,更见其美妙。

最后那几句,后来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引用,成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之最高境界,辛弃疾自己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佳节,因其主要节俗活动是张灯、观灯、赛灯,故又别称为“灯节”。

元宵节怎么又成为“灯节”?

学术界对此众说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三说:一说也是源自道教,因道教崇尚火;另一说主要源自佛教,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倡导“神灯佛火”,让元宵之夜彩灯齐放,光明如昼;再一说灯节始自唐初,是帝王的提倡,利用元宵燃灯娱乐。

实际上中国人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节俗活动重点:春节贺岁、元宵张灯、清明祭扫、端午驱毒与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等,都各具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俗文化中还包含饮食内容。元宵之夜要吃夜宵充饥,这个夜点心是汤圆,于是许多人便称汤圆是“元宵”,连《辞源》、《辞海》也都这么释义。

前几年有人在上海《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元宵不是汤圆:汤圆是用水煮的,而元宵是炒的,根本不能沾水,外面只沾一层糖衣。不过现在都以汤圆替代那种炒的“元宵”。

元宵节可谓是中国人的“嘉年华”(狂欢节)之夜。月光下、灯光下,盛装男女乐而忘返,是古代人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尤其是女性,平日养在深闺,不能随便出门;惟元宵之夜,却可以随意走动,嬉笑不禁。

更在于元宵之夜男女相聚无人干涉,这就成为青年男女间谈情说爱的好辰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时元宵之夜就多有有情男女约会。从这一点上看,有点像西方的“情人节”了。

古人的浪漫,在元宵的灯花光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千百年来,有多少恋人在花灯如昼的夜晚幽会,倾诉衷肠。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其实,元宵节,也可以看作中国的情人节,追求光明,寻找爱情,在光明的世界中为爱而团圆,这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