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哪个省份的人(为什么说李鸿章是个小人呢)
晚清四大名臣在世人的口碑中,李鸿章的口碑是最差的,对外他是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历史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史排上名的千古罪人;
对内,对恩师曾国藩在危难之际时,没有伸出援手,对同学朋友左中棠落井下石,对于同僚张之洞进行打击报复。无道无德,俨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现在就让小编带大家回顾李鸿章的过往。
初出茅庐
道光三年,李鸿章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父亲李文安官至御史,母亲是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李鸿谟之女,父亲李文安还和今后执掌大清朝核心权利的曾国藩是好友,这也预示着李鸿章未来的仕途会越走越顺。
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生。当时在在京做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李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李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最终在应顺天府乡试,考中第84名举人,又经父亲的关系,结识了曾国藩,在父亲的撮合下,李鸿章拜入曾国藩的门下,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与曾国藩分歧一
此时正直太平天国做乱,曾国藩组建湘军,而李鸿章作为幕僚一直追随曾国藩左右,此时的李鸿章因为自己年岁渐长,追随曾国藩已有数年,想要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但是曾国藩因深知李鸿章自恃才高气盛,锋芒毕露,缺乏实战经验,一直不给予实权,使的李鸿章内心不痛快,终于这个不痛快被彻底释放。
曾国藩与李鸿章师生之间因曾国藩决定移军祁门和弹劾李元度二事发生严重分歧,使的李鸿章出走。
出走的李鸿章,往后没有什么建树,曾国藩知道后,于心不忍,便再三请托李鸿章回来,最终,李鸿章还是回到了曾国藩处,但是人还是那个李鸿章,但心早已变了。
出走回来的李鸿章还是不想寄人与于篱下,还是想自己建功立业,大展宏图,每次都是想在曾国藩那里想表达出来,但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无法说出口。但是归为完人的曾国藩怎么又看不透这点那。
终于机会来了,清廷和江南豪绅们需要有人来保护江南这边的安全,需要曾国藩派个人去当团练,组建军队,曾国藩知道李鸿章的心思,半推半送的让李鸿章去了。
此时的李鸿章大喜,终于有机会可以施展才华了,但是李鸿章却并没有感激自己的恩师曾国藩,他以为这个机会是天上掉下里的,临走之前也没有向恩师道别。
与曾国藩分歧二
李鸿章组建后的淮军,成为了一支可以媲美湘军的战斗力,并配合恩师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
攻破天京后,曾国藩就湘淮军的去留问题上,曾与李鸿章商讨过,建议遣散湘淮军主力,只留少部分人。
因为曾国藩担心功高震主,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也隐约感觉到慈禧太后在猜疑自己是不是会佣兵自重,成为第二个“洪秀全”。
说完这些,曾国藩也是这样做的,遣散了湘军,而李鸿章并没有,而是继续扩充军队,继续抢占地盘,现在想一想这问题,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肯定默许了李鸿章。
而在其中,李鸿章绝对是把自己的老恩师给卖了,换取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曾国藩作为老恩师,出于爱惜弟子的善意,而李鸿章完全是以小人之志去伤害了自己的恩师,
两次分歧伤害了曾国藩,也开启了两人分道扬镳之路。
天津教案,欺骗恩师
天津教案是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
当时清廷派曾国藩处理这个案子,其实就是让曾国藩背锅,不管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结果都不好,曾国藩考量当时大清国情,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偿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建议赔款道歉。
但这个建议一出来,举国上下哗然,痛骂曾国藩,曾国藩被迫辞去和谈职务,清廷政府改用李鸿章去谈,李鸿章去谈的时候,曾国藩和他详谈过,希望他保持国体,维护国家尊严,维护百姓权益。
李鸿章口头答应,最后却不是这样做的,骗了曾国藩,赔的比曾国藩建议的还多,杀的人还多,这下使的曾国藩无比痛苦,临末了还让自己的弟子把自己给忽悠了,最后,忧郁而终。
李鸿章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对于自己的师父都能"痛下杀手",果真小人也。
李鸿章和同窗左中棠的恩怨
李鸿章和左中棠同朝为臣,又同在曾国藩那里做幕僚,为学,有同僚之谊,本身二人应该和平共处,但是因为二人做事方式不一样,处事不一样,左中棠行的正大光明之路,做人坦荡,还李鸿章为人比较圆滑,比较狡诈。
李鸿章喜欢拿钱物贿赂人,他与慈禧太后的身边的红人太监李莲英走的非常近,就因为他拿钱喂饱了李莲英,这种行径被左中棠所不耻,所以左中棠不愿与他共处。
久而久之,两个人就成了政敌,但是因为左中棠追求的是孔孟之道,所以他做的事情还是比较符合当下的时代,口碑也很好,向朝廷主张对新疆用兵,维护祖国统一。
但是李鸿章却建议海防,不管不顾新疆,这种为一己私仇而置于国家主权不顾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小人,李鸿章这种行径为当时的国人所不耻。
胡雪岩之死,看李鸿章的为人
晚清末年,战事极多,内外都有,从曾国藩开始,地方打仗自筹银子,左宗棠一路打仗,靠的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是个很聪明的商人,很会赚钱,靠着左宗棠的关系成了一代富商,然而,正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交恶,胡雪岩成了牺牲品。
当时盛宣怀是胡雪岩的经济对手,他依靠的又是李鸿章,李鸿章知道,要斗倒左宗棠,必须先断了他的钱袋子,于是和盛宣怀二人联手,一起整垮了胡雪岩。
左宗棠英勇善战,政治上却不善于为官。其时洪胡雪岩看中了电报的商机,请左宗棠上书朝廷建立电报线。
可是左宗棠直接上书,太过鲁莽,被大臣们反对,此时就搁下不提了。
李鸿章却和盛宣怀商议,先在天津架好一座电话点,请醇亲王等大臣参观,得到了大臣们的称赞,于是李鸿章上书请建立电报局,得到批准,盛宣怀成为负责电报局事务的人。
李鸿章和盛宣怀联手开始打击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借助电报的优势,胡雪岩的一切行动都被探知,李鸿章唆使各地官僚竞相到胡雪岩的票号提款,敲诈勒索胡雪岩,以至于胡雪岩破产。
在这里李鸿章还干了一件缺德之事,他向清廷上报,请求慈禧太后派遣重病的左中棠处理这件事,左中棠在痛苦调查胡雪岩,不久,在福州病逝,没过多久,胡雪岩也在忧郁中死去。
观其李鸿章无师无友,无道无德,不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商量,但是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晚清四大名臣已去其三,朝中在无贤能之人,靠李鸿章这种圆滑之人难以成事,李鸿章最终在自己签下多份丧权辱国的合约后,大口吐血而亡。
看来,小人的下场也不一定有多好,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玩人者,必被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