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浮起来的原理(解析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
鸡蛋浮起来的原理
有时,我们会在烹饪缺乏经验的时候,因为加多了盐或者思考不够周全的原因,会出现鸡蛋浮起来的情况。那么,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是什么呢?
密度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物理概念:密度。密度是指某个物体在一定体积内所包含的物质的质量。对于同样的物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其密度应该是不变的。
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两个球场里各有一块同样大小的小铁块,但是其中一个铁块比另一个铁块重,这就说明它包含的物质更多,密度更大。这是因为,同样的体积内,它所包含的原子、分子等更多,所以它的质量也更大。
盐水的密度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水的密度是1 克/立方厘米(g/cm3)。而盐水的密度却比水更大。这是因为在盐水中,会有盐分分子被溶解在水中。由于盐分子比水分子重,所以同样的体积内,它所包含的质量更大,因此密度更大。
鸡蛋浮起来的原因
现在,我们回到浮在盐水中的鸡蛋。像我们刚才了解的一样,盐水的密度是大于1的,而蛋白质的密度是接近于1的。当鸡蛋下落到盐水中时,因为蛋白质的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所以它会在水中下沉。
但是当它下沉到一定深度时,它会进入盐水层,然后由于盐水密度的影响,它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出水面。
而蛋黄的密度则略大于蛋白质,所以蛋黄会落到蛋白质底下,但是由于浮力的限制,一般是不会浮出水面的。
总结
漂浮的鸡蛋实验还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展示不同的结果。温度的改变会改变水的密度,从而影响鸡蛋的浮力。通常来说,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低,所以鸡蛋会更容易浮起来。
因此,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是由密度决定的。当鸡蛋下沉到盐水层时,由于密度小于盐水,所以受到向上的浮力。而蛋黄经过蛋白质时,则由于密度略大于蛋白质,一般是不会浮出水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