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有没有编制一说(国企的员工和公务员是一样的吗)
经常有想考编制的同学问:老师,国企算不算有编制的单位?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最近几十年国企改革比较多,不同时期入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些大型的央企,属于国资委管理,不仅工作稳定,而且待遇也非常可观。一些地方国企,则属于地方政府管理,性质同样稳定,待遇也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差不多。但是尽管都很稳定, 但国企和“编制”还是有些不同。
国企改革历程
国企有过几次重大改革,1986年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合同制,1995年劳动法全面实行,至此国企人员也要签订劳动合同。
但是1995年之前入职的“老人”,还是采用老办法对待,分为“干部”和“工人”身份,并一直保存着员工劳动档案里面。
而1995年之后入职的国企员工,叫做“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员工”,也就是我们说的“合同制员工”,属于新人,用新办法对待。
老人当年不交社保,退休年龄也和现在不一样,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当年的老人大多已经退休,现在的国企职工,基本都属于新人,正常缴纳社保。
国企编制问题
国企内部是很复杂的,存在多种身份的人员,一般来说至少存在4种人:原正式工(老人),合同制员工(新人),业务外包制员工,劳务派遣制员工。
其中前两种都属于国企正式人员,后两种人虽然工作地点在国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国企内部正式人员。
我们一般认为,国企正式人员属于有“编制”,但这个编制并不是指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那样,而是指“四定”(即定员定岗定编定资)中的编制。
从外在表现来看,国企不会不会下岗,福利待遇不错,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一个水准。再加上国企人员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进行人员流动,因此国企名义上没有编制,但实际上和有编制没多大区别。
国企招聘公开透明
很多人对国企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国企都是“走后门”才能进的,好岗位都是留给自己人。
这话是不对的,国企现在都是面向社会招人的,而且由于政策影响,基本上只招应届生。那些走后门进去的,要么是外包员工,要么是劳务派遣员工,很少能成为正式工。
现在参加国企招聘,基本都是在大四期间网申,通过后再参加笔试,根据笔试决定面试人员,再经过面试角逐出最后人选。
整个过程是比较公开透明的,大家熟悉的中国烟草、国家电网、中石油、中储粮等大型国企,均是按照这个模式招人的。
因此,考编制的同学,不用只将目光放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上面,也可以考虑一些大型国企,实际待遇和稳定性都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