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为什么种杨树(如何减轻或避免杨絮带来的过敏症状)
进入5月,又到了杨絮漫天飞舞的季节。我国的杨絮一般4月上旬开始到5月下旬结束,会持续50天左右。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到处飘飞的杨絮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和危害:
杨絮的四种危害
1.引发呼吸道过敏。杨絮被吸入体内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剧烈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现象。有些哮喘患者会受到影响,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2.造成皮肤过敏。皮肤敏感的人接触到杨絮,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甚至脱皮,眼睛出现结膜炎。特别是婴幼儿皮肤还没有发育成熟,皮肤免疫系统比较差,很容易出现上面的症状。
3.环境污染。杨絮到处飘动,很容易附着一些细菌,这些杨絮在附着在我们的衣物、门窗甚至进入家中。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带来了致病菌。
4.容易引发火灾。每年这个季节都是火灾的多发季节,杨絮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暴露在空气中后一旦遇到明火,飞絮就会直接“烘燃”,燃烧速度快,速度可以以秒来计算。
既然杨絮的危害这么大,那我国为何还大面积种植呢?
我国杨树种植历史悠久。公元前7世纪我国就有种植杨树的记载。《诗经》中即有“东门之杨,其叶肺肺”之句, 1300多年前《晋书》中《关陇之歌》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的描述,这说明当时杨树种植已不限于农村,它已成为城市街区的绿化树种。
杨树作为主要城市绿化树种的原因
千百年来,杨树一直是华北平原农村绿化的主要树种。在杨、柳、榆、槐四大用材树种当中,杨树毋庸置疑地居于首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少,世界各国平均森林覆盖率31%,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0%。于是,“护林造林”的口号喊得比“计划生育”的口号还响亮,植树种树成了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
当时,杉树、马尾松等树木都是大力种植的备选名单,但有些树喜湿不耐旱,有些树不抵抗洪水不耐盐碱地,经过多方对比和考量,最终,毛白杨成为了唯一的敲定对象。
杨树容易种植,生态效益明显。杨树耐盐碱耐干旱,只要不是极端环境,杨树都能存活。杨树在控制风沙上的作用巨大,既能防止沙漠扩大、预防水土流失,还能吸收空中废气、固碳供氧等,具有很好的的生态效益。
杨树成材快,杨木用途广泛。生长周期短,1年能长高1米以上,科学种植5-8年就能采伐利用,投资回收见效也快。
加上杨木的用途广泛,纤维板、胶合板等工业用材和包装用材,杨木都能充当重要角色。对于森林资源匮乏的我国来说,大力种植杨树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木材短缺问题的捷径。
根据2015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数据: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超1亿亩,居世界之首。就连黄沙漫天飞的北京,都选择了杨树作为主力绿化树种,平均沙尘的天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6天减少到21世纪的3天。
可是,几十年来,这个绿化“大功臣”的缺点也渐渐暴露了出来,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杨树的产物之一杨絮。对于雌雄异株的杨树来说,开花飘絮是它再正常不过的繁殖现象。
每到4、5月,蒴果成熟果实开裂,裸露出来的种子就躲在絮状的外衣里,借助风力完成有性繁殖。漫天飞舞的杨絮看上去像是浪漫的雪花纷飞,但实际上不堪其扰。
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采取措施来减少杨絮带来的危害,例如北京已经将杨树从常见种植树种的名单中移除,若要种植杨树,必须用改良的雄株。
目前,相关部门也针对这一情况想尽办法改善,如用不飞絮的雄株、不飞絮的杨树或者其他树木代替杨树、给杨树打药抑制杨絮产量等,相信在未来不久的一天,我们既可以享受杨树给我带来的好处又可以免受杨絮的危害。
小贴士:如何减轻或避免杨絮带来的过敏症状?
1.杨絮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进入高发时段,易过敏人群最好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建议尽可能选择杨絮比较少的早晨、晚上或是雨后出行。
2.外出时佩戴好的口罩、墨镜和帽子,长衣长裤,减少皮肤与外界空气的接触。
3.如果杨絮进入眼睛,不可用手揉搓,可通过眨眼让眼泪流出,将毛絮冲刷出眼睛。
4.平时不要将换洗衣服晾在室外,及时关闭门窗、车窗,以免让杨絮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