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姓的来源和历史(关于尹姓的姓氏起源及迁徙分布)
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宋版《百家姓》中,尹姓排在第100位,占中国总人口的0.26%。
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约有228万人。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山东为尹姓第一大省,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2%。
姓氏起源
尹姓起源复杂,据唐代张九龄所撰谱牒《姓源韵谱》记载:“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
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子殷执掌工正,被封于尹城,后代子孙因此为氏。
源于西周作册尹佚,官尹始祖。
尹佚,也称史佚。
尹佚曾经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尹佚之后,“作册尹”成为西周沿袭商朝所设的官僚机构,属于王宫内廷史官,负责为周天子起草文书,主持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职。
在西周后期,作册尹通常称为“内史”,内史归属于太史寮,尹氏是太史寮的长官。西周灭亡后,跟随周平王东迁的尹氏获得了封邑,称“尹邑”(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
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
源流三:出自兮甲,以官为氏。
兮甲,字伯吉甫,伯为长子,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周宣王在位期间,西北少数民族猃狁入侵,兮甲受命北伐,打败猃狁并反攻至太原。
后来他又奉王命向淮夷征收赋税,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文武兼备,周宣王封他为“师尹”,其后代以尹为氏。
迁徙分布
尹姓发源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秦汉时期,尹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东汉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
两汉之际迁入江浙一带和贵州、广西等地,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成为当地大族,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
隋唐时,尹姓已遍布全国,冀州河间郡亦成为尹姓郡望。唐朝末年,尹京受朝廷委派,驻守衡山,封衡山伯,尹姓遂分布于湖南境内。
宋朝靖康之难,尹氏因为护驾南下有功,被封为东莞县令,促使尹氏族群移居东莞,香港尹氏多数源自这支分流。
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士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尹氏由山东、山西迁徙到安徽、江西等地,此后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另有山东尹氏官员带领大批同姓官兵到北京抗击清兵,溃败后部分保留姓氏留下。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氏族人由山西大槐树、江西瓦窑屑等地徙于河南、河北、天津等因战乱而人口锐减的地区。
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
人口分布
宋、元、明期间,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迁移。全国形成了赣、湘、浙、苏、鲁一片尹姓聚集地,尹姓人口重心由中原向东南移动。
宋时,尹姓大约有2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27%,姓氏排位第七十二位。当时尹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22.8%。
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南、甘肃,这三省尹姓大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北、江西,这四省的尹姓占尹姓总人口的31%。
全国尹姓形成以河南为中心向四方散播的分布的局面。
明朝时期,尹姓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七位。
当时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这五省尹姓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甘肃、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这五省的尹姓又集中了32%。
江西为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6%。
2013年尹姓的人口220余万,排在全国第九十五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
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湖南、辽宁四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河南、江苏、云南,这五省大约又占28%。
山东为当代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尹姓总人口的12%。全国形成了渤海湾、川鄂湘两大尹姓聚集区。
尹姓在鲁冀、京津、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山西北部、甘肃西端、云南、川黔大部、重庆东南、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大部、粤桂北部。
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7%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尹姓人群。
在山西南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豫鄂皖大部、江苏中部、四川北部和东南、重庆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部、粤桂中部、贵州西北部、新疆西北;
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8%一0.2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7%的尹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