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与鉴证的区别(见证与鉴证的差异)
见证与鉴证的区别
在法律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不仅可以为案件定性,也可以体现对证明过程的保障和公正性。而证据的提供又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见证和鉴证。
虽然这两种方式看似相似,但它们的意义和差别是非常大的。
见证的含义及其特点
见证是指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由法院在诉讼当事人请求或法院认为需要的情况下,聘请第三方出庭提供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证言,以协助法院寻找案件事实真相。
见证人的地位比较特殊,他们不属于案件当事人,但却对案件事实具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可以作为案件的证人,用行为或知情证明当前案件事实的真伪。
在见证的过程中,他们提供证据的方式主要是提供口述证据、书面证据及物证等。当然,这种证据必须符合证明标准,否则将会被法院驳回。
因为见证有保障案件公正的作用,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见证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在采购设备时,一般会邀请资深的专家进行见证,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可以邀请第三方进行见证,以保障各方利益。这样,见证作为一种专业、有机、有效的证明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鉴证的含义及其特点
鉴证是指一种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证物真伪和类别的证据形式。它要求证物是有形的且可能被认定真伪,因此对证据的形态、种类和形成的条件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一般来说,鉴定需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并且需要诉讼当事人双方的同意。在鉴证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鉴定程序和程序、使用专业鉴定设备和方法。
鉴证和见证不同,鉴证更侧重于对物品、物质、样品等的鉴定和检测。因此,鉴证常常被用于刑事案件处理中,比如鉴定死亡原因、DNA鉴定等。
在民事案件中,鉴证一般用于争议的产权、产量、质量等方面。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鉴定专家可以通过对商标、专利、版权等相关资料的检查和审查,判断是否具备知识产权的法律效力。
见证与鉴证的差异
虽然见证和鉴证都具有证明的作用,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象的不同
见证主要是针对人的证明,即证人的证言和证据等。而鉴证主要是针对物的鉴定,即通过对物证或书证等的分析和检测,得出结论,鉴别其真伪和与案件的关联度。
二、程序的不同
在见证的过程中,法院、当事人和其他人员只需要参与到证人的证言和证据的举证过程中,即可完成相关的见证程序。
而鉴证的程序则相对复杂,需要经过鉴定人的具体检测和测试,才能得出结论。并且,在鉴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三、特殊性质的差异
见证在法律中是一种常规证据,其特殊性质并不像鉴证那样严格。因此,当它被作为证据提供时,证明方并不需要提前通知对方或经过特别程序获得批准。
但是,鉴定的过程是根据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因此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才能完成。此外,在鉴证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客观、正确的原则,以保证鉴证结论的准确性。
总结
在日常生活和法律实践中,见证和鉴证是两种非常常见的证据形式。虽然它们在形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都为有效保障案件质量、证明事实提供了保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证明方式,并遵循证明的原则和程序,以达到证明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