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有毒吗(疫情过后给我们的气候带来了哪些变化)
美国宇航局NASA上个月公布了一组卫星图,图中显示了2020年1月1日-20日和2020年2月10-25日中国各地区的二氧化氮浓度。与1月份对比,2月份中国上空的二氧化氮 显著下降。
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武汉附近的二氧化氮浓度首先明显减少,最终蔓延到全国。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二氧化氮排放明显降低,并且在春节后没有出现反弹。
笔者有理由相信,这一现象与新冠病毒疫情有着密切联系。二氧化氮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除自然来源外,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和工业过程等。
正值春节期间,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为应对这场战役,举国上下开始了安安静静自我居家隔离状态,停止一切可能引起病毒扩散传染的活动。
除正常食品和生活用品供应,生产大面积停摆,交通严格管控,公共场所歇业。
事实上,不止是大气污染物,在疫情影响下,各项社会活动和工业生产减少,能源需求量下降,温室气体排放也随之大幅下降。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为二战以来最高。据Carbon Brief计算,自疫情爆发中国碳排放量削减了1/4。
上图显示,2020年春节后电厂煤炭消耗量显著低于往年水平。权威机构分析,疫情可能使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减少0.5%。
疫情在国内外肆虐,全球航班大面积取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航空业今年的全球客运收入可能下降10%以上。这场危机短期内遏制了行业排放,却可能影响航空公司的气候承诺。
世界气象组织声称,全球航班数量急剧下降,已经给气象监测工作造成了影响,天气预报都不准了!
此外,工业生产、餐饮和旅游业等消费服务业受影响极大,可以说全社会处于被动低碳生活模式。
疫情过后,各行各业渐渐复苏,迎接春天的到来。已有专家指出,疫情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是暂时的,若不改变能源体系结构,疫情过后排放量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下降,各项生产作业已开始逐渐恢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逐步上升。
短暂的排放下降,并非常态,疫情过后,节能减排依然任重而道远。
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非黑即白,寻求二者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才是我们的目标。
全球变暖像是温水煮青蛙,起初人们对危机没有感知,随着冰川融化,极地动物生存困境进入大众视野,气候变化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此疫情,人们必定更加重视环境卫生健康。人类需保持警醒,才不会被气候危机吞噬。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气候危机的质疑声很多,但人类不能以地球为赌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努力推动低碳减排?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倘若真有末日,最遗憾的不是失败,而是我们本可以。
疫情还在发酵,又一个不幸消息,毒性比二氧化碳强!
疫情还在发酵,又一场噩耗爆发,毒性远比二氧化碳强!国际媒体4月17日报道,在对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上,众多国家已把目光放在海洋上。
毕竟陆地上的能源和资源基本都被勘测完了,即便没有勘测完,估计也不会再坚持多长时间。
而海洋就不一样了,人类未探索的空间非常之大,如果某些国家能够抢先获得到大量的海洋资源,应该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过这很难,毕竟人类所掌握的技术还有些欠缺,对海洋的探索远远不够多。
另外有关海洋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人类生产排放的液体会污染到海洋,另一方面是大气问题影响到了海洋。
现如今,国家发展是无比重要的内容,大多数国家都特别关注并努力发展中,可是许多国家可能会遇到特殊的考验,因而就需要做出抉择,一旦没有把握好的话,就会影响到多年的发展。
而在全球联合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毕竟地球受到了影响,众多国家都很难稳定发展,因为这里面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所以所有的国家都要慎重对待。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疯狂增加,受到直接影响的温室效应,接下来再影响到大气循环和大气层,而海洋又会受到被破坏的大气层的影响,之后再波及到海洋中的资源。
其中甲烷便会在全球气温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向外扩散,而俄罗斯境内已有甲烷大规模的逸出,北冰洋几近沸腾了。
虽然甲烷是一种能源,如果正常使用的话就可以促进到国家发展,但是那么多的甲烷在很短时间内逸出,怎么能够顺利收集?
其实,甲烷的大规模逸出并不是有利的事情,相反它会影响到很多领域,能源和资源就不用说了,此外还会影响到大气层,要知道甲烷的“温室效应”远比二氧化碳强多了。
一旦无法控制住,那就会在造成巨大的灾难,而且专家已经说了,目前无法评估威胁等级,更是说明了甲烷的危害性,那众多国家会如何应对呢?当下好像只能采取强硬的手段,收集大量的甲烷资源。
全球变暖会使得大气层受到影响,也会使得冰川融化,然后造成愈发糟糕的影响,对此众多国家都特别关注,但人类社会仍要进步,使用化石资源是必然的,当然会排放很多气体,有污染性的气体暂且不说。
而二氧化碳的疯狂增多就会使得全球气候变坏,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与所有国家的行为都有关,在此希望在专家的警告下,许多国家应该会有所收敛,为保护地球做出努力,不然可不只是北冰洋沸腾。
新冠肺炎起源于中国,因症状似一般感冒,起初未受到大众关注,不料却造成流行,中国境内省份全部沦陷,周遭邻近亚洲国家也纷纷爆发疫情,中国陆续封城、停工,最终仍无法阻止疫情蔓延。
在全中国几乎停摆的2个月里,NASA近日释出最新的卫星拍摄照,对比1月1日到1月20日与2月10日到25日的中国上空的空气污染情况,二氧化碳的浓度变淡趋势令人非常惊讶。
若按照往年2月的状况,过完年后各公司企业、工厂陆续开工,返回工作岗位的人潮出现,中国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应该高得惊人。
然而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多数人被迫只能待在家中隔离、上班,让中国的空污状况意外缓和下来。
网友看到对比图,不禁感叹“可见平时的空污情况有多严重,只有停工3个月就能大幅改善”、“现在这才是健康的空气好吗?”、“确实需要一些不同生活环境了”、“等到回复工作之后,恐怕又会变回原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