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海拔多少米(是什么造就了吐鲁番的繁荣富庶)

5498 绳嫔
摘要:吐鲁番,属于盆地地形,最低的艾丁湖,海拔为—154.5米。盆地四周海拔在4000米左右,雪山挡住了外来的水汽。平均年降水量仅有16毫米,极端情况之下,年降水量只有2.3毫米。

吐鲁番,是中国最低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干旱的地方,还是中国最热的地方!这里夏日酷热,冬季严寒,环境如此的恶劣,却生长着一片繁茂绿洲,盛产葡萄和葡萄酒。

吐鲁番是中文“富庶的地方”,指的就是这片绿洲,它千年繁荣的奥秘,就是缘于坎儿井!

坎儿井的前世今生

吐鲁番,属于盆地地形,最低的艾丁湖,海拔为—154.5米。盆地四周海拔在4000米左右,雪山挡住了外来的水汽。平均年降水量仅有16毫米,极端情况之下,年降水量只有2.3毫米。

然而,蒸发量却达到了恐怖的3000毫米,夏季地表最高温度达85度左右,把鸡蛋浅埋在沙土里,几分钟就可烤熟。就是因为坎儿井的发明,才在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造就了一个繁荣富庶的吐鲁番!

坎儿井的发明者

从水利工程角度来说,坎儿井可以和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相媲美,可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水利工程。坎儿井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部分史学家认为,西汉时,井渠法已由陕西关中传入新疆,后经当地人民的不断完善,发展为适合当地生活方式的坎儿井。

其二,历史上由中亚地区伊朗,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

吐鲁番本地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这种神奇的办法。

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因清政府倡导屯垦,坎儿井曾得到了大量发展。

笔者也收集了大量坎儿井的研究资料,认为清代大学者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作了详细的考证推论,举证坎儿井是“中国旧法”的井渠,他说汉代时吐鲁番盆地已有井渠,新疆坎儿井起源于汉武帝时的“井渠法”。

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而易崩,就将“井渠法”的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而后有可能就此传到了西亚等地。因此,吐鲁番当地坎儿井的发展和应用是由“井渠法”而来。我比较认可这种说法。

坎儿井的形式和基本构造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和土地灌溉不可或缺缺的水利工程。一个完整的坎儿井水利系统,一般包含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它有着复杂的构造和多样化的用途,坎儿井的建造,需要完成巨大的工程量。

首先,建造坎儿井需要在高山寻找水源,然后,从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在地面下挖通一条暗渠。地下水自然地流到挖好的暗渠中,形成了地下河,地下河的出水口与地面上的明渠相接连通,便可开始输水了。

在暗渠垂直对应的地面上,相隔一定的间隔打一些竖井,这些竖井可以通风透气,方便人们挖掘和疏通暗渠。最后是砌筑涝坝,如小型的蓄水池一般,既可以将水存储起来,还可起到调节灌溉水量的作用。

通过建造坎儿井,既可保证地下水不会因高温天气被蒸发,或因狂风被风沙污染。又可保证重力流灌溉,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

吐鲁番的坎儿井规模及应用状况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哈密以及木垒一带沿天山雪峰分布。从高空俯瞰,可清晰看到一座座蚂蚁窝似的土堆连成串,连通着雪山脚下的戈壁荒漠和绿洲。

坎儿井总数为1700多条,仅吐鲁番地区,就拥有1100条。目前,因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现在仍在运营的还有400余条。这些坎儿井长短不一短,若全部连在一起可达5200公里以上。

吐鲁番年龄最大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1520年挖成,至今已473年。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输水量可灌溉20亩土地。

吐鲁番水量最大的坎儿井,是艾丁湖乡吾力托尔坎村欧吐拉坎儿,日输水量可灌溉70亩土地。

坎儿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坎儿井,代表了吐鲁番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吐鲁番的象征。

坎儿井作为吐鲁番的水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当地人民感情的依恋,还是吐鲁番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井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更没有新疆的吐鲁番绿洲文明!

坎儿井的施工工艺,既环保又科学,它对地表的破坏少,也不造成水土流失,很好的保护了自然和生态环境。

用暗渠和竖井,把地下水引出地面,既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蒸发,又使地下水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和谐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之作。

坎儿井水流淌过的地方,便增大可绿化面积,生态环境也得到修复,因此,坎儿井对绿洲的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结语

坎儿井的清泉,滋润和养育了吐鲁番,是吐鲁番千年繁荣的奥密。现代仍依然浇灌着这片土地,让火洲戈壁变成了绿洲良田,并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食粮。

坎儿井的神奇,只有感受了吐鲁番的炎热,置身其中方可体会。

坎儿井,以其独特的亮丽风景,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在强调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坎儿井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坎儿井的润泽下,希望吐鲁番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