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木警枕的主人公是谁(圆木警枕讲的是哪个人物的故事)

5747 念尔安
摘要:这个圆木树墩做成的枕头,司马光称它为“警枕”,十分喜爱。一生中,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把它带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刻苦读书,直到他病逝之前,这个枕头仍然安放在他的床上。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仅20岁的司马光,便高中进士甲第,授奉礼郎,出任苏州签书判官厅公事,步入仕途。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当司马光在政治上初露锋芒的时候,母亲聂氏不幸去世。按照封建礼法,他必须告假离职,回家为母亲服丧、守孝三年。

然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父亲司马池又不幸身患重病,而与世长辞,守孝的年限,也随之延长到五年。

五年的时间是漫长的,这对刚刚步入仕途、正值青春年华的司马光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但有失也会有得,司马光因此获得了五年闲适清静的生活,使他能够在远离官场的环境中,刻苦攻读、钻研学问。

可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感到异常疲倦。书看久了,便会眼花缭乱,书上的字也变得模糊一片。如果躺下去,,则常常一觉睡到天亮。

司马光为此十分苦恼,整天闷闷不乐,总想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天,他见仆人劈柴,劈下的树墩,圆圆的,常会滚来滚去,于是眼前一亮,如果用树墩做枕头,睡上去,一翻身,树墩就会滚动,自己不就惊醒了吗?

办法终于找到了!司马光兴奋异常,决定亲自动手,第二天一早,他便换上粗衣布衫,找来锯子和一根碗口粗的树墩,挽起抽子大干起来。

断断续续的拉锯声,“咕滋”、“咕滋”响成一片。随着 “咔嚓”一声,树墩锯断了,他放下锯子,捡起掉在地上的树段仔细端详,爱不释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接着,他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抱着锯下的树段,风一样地奔向自己的卧室,来不及掸掉身上的木屑和尘士,就朝床上躺,枕在圆树段上,反复试验,尽情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

夜幕降临了,司马家院子西边的小屋里,灯光闪动,司马光正在刻苦读书。窗外的蛐蛐在鸣叫,微风拂过树梢,沙沙作响,他却毫不知晓。

但到了半夜,蛐蛐仿佛也要休息,屋外静得出奇,倦意随之袭来……

实在熬不住了,司马光的眼皮在打架。他只得起身,走到床边,衣服也来不及脱,倒身便睡,头重重地枕在树段上,虽有一丝疼痛,却挡不住睡意,很快进入了梦乡。

圆圆的树墩当枕头,硬梆梆的,睡的时间一长,头便会硌得发痛,稍一转换姿势,头一动、身一翻,枕头便会滚到一边去,头随之重重地掉在床板上,他便从睡梦中惊醒了。

被惊醒的司马光,揉揉惺忪的睡眼,起身下床,点起油灯,继续读书。

就这样,5年中,他遍读经史子集,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十哲论》、《四豪论》、《贾生论》等脍炙人口的史学论文,为日后编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基础。

这个圆木树墩做成的枕头 ,司马光称它为“警枕”,十分喜爱。

一生中,他无论走到哪里 ,都始终把它带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刻苦读书,直到他病逝之前,这个枕头仍然安放在他的床上。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