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鼻祖是谁(围棋的历史背景及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7093 完若星
摘要: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古今中外围棋名家之围棋鼻祖——弈秋,弈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名秋,姓氏不详。只因棋力过人,名扬列国,故以弈代称是以称之为弈秋。

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古今中外围棋名家之围棋"鼻祖"——弈秋。

弈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名秋,姓氏不详。只因棋力过人,名扬列国,故以弈代称是以称之为弈秋。

因最早见记载于《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是以推断此人是孟子同时代或更早期的人,时代相差不不会超过太久。

历史背景

弈秋生活的时代与孟子同期或稍早,也就是战国初期。此时百家争鸣,各国之间的征战愈发频繁。有识之士周游列国,希冀名声显赫得明君赏识。

弈秋,被孟子称为“通国之善弈”,可见此时围棋已经十分普及,各国皆有高手。而孟子讲学时,时长比喻,借用众所周知的事物讲学,故此可知,弈秋善弈的名声之大。

相关记载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旦评》

凡制必原所始,不忘本也。今追尊陶唐氏、有虞氏为弈帝,如酒帝之都醉乡,草圣之君书苑也。丹朱抚军,商均监国,其为弈王,明适统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吹笙过者,不知弈道。是语也,齐东乎?不得不以此道推鼻祖也。

围棋影响

围棋在那时已经如道家、墨家、儒家、医家、占卜、建筑等行业一样成为了一门学问(技艺)。

虽然围棋的影响不如政治、哲学、杂家等,但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围棋也如孔子七十二门徒、墨家学术团体等一般,有着自己独立的圈子。

如同后代将鲁班捧为建筑业的祖师一般,后人也将弈秋推为围棋"鼻祖"(明代冯元仲《弈旦评》)。弈秋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围棋高手。

在古代没有专业棋手的概念,但有以棋为生,或者以棋为主业的人,如果不能从同辈棋手中达到顶峰,几乎不可能青史留名。

事实证明,即便有众多达到了顶峰的棋手,在史册上也失去了名姓,但有一些零星的影子。

可惜的是,除此一段文字外,关于弈秋的记载再无其他文字可考证,亦找不到弈秋与同时代高手较量的记载,更没有著作或者门徒来为其传承。

弈秋以降,出现在史册上以棋闻名者一直延续到西汉的杜夫子。弈秋通国善弈的事迹也得到了后人的推崇,纷纷引用。

如《后汉书-张衡传》"弈秋以棋局取誉,王豹以清讴流声"。《文选-安陆王碑》"弈思之微,秋储无以竞巧"。

尽管古代的一些著作中能见到以棋喻理的言语,但在那时人们的眼里,围棋毕竟还只是一门微艺末技,难大行于世,更不会有棋艺专著或理论专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量焚烧诸子言说,并禁止私学、禁止聚众,使得需要二人以上方能对弈的围棋亦趋向销声匿迹,仅仅在极小的范围内流传。这便使得弈秋的存在价值更为宝贵了。

汉王朝推翻秦代暴虐统治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给围棋再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围棋的发展开始展现勃勃生机的一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