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分为哪两部分(简要介绍五首语短情深的经典元曲)

5926 庾韫素
摘要:元曲包含两类文体,一类是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另一类就是包括对白,专为表演的杂剧,名篇包括《窦娥冤》《西厢记》等。本文介绍的元曲是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类似于词。

唐诗、宋词、元曲为中华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各有特色。唐诗格律严谨,意境高远。宋词笔调灵活,善于抒情。

元曲包含两类文体,一类是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另一类就是包括对白,专为表演的杂剧,名篇包括《窦娥冤》《西厢记》等。

本文介绍的元曲是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类似于词。

与唐诗宋词相比,元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写照。以下5首元曲,语虽短,情绵长,颇负盛名,不输唐诗宋词,邀君共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历来为人传颂,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开头第一句就把一幕晚秋衰败的景象推到我们眼前,接着又以乐景衬哀情,写了静谧温馨的小乡村。

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一个天涯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孤独地走在夕阳下,此情此景,任谁看了不觉心中凄苦呢?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通过九种景物的罗列,描绘出一幅荒凉寂寥、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语言简单、意味丰富,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不可谓不绝妙。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这个曲牌下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通过罗列意象来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同样是写秋,不同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曲意境开阔,设色绚烂,清丽隽永,一扫前人悲秋的俗套,绘出了一幅绝妙的夕阳画卷。

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枝头。这些景物都是在渲染秋天黄昏的凄清。“一点飞鸿影下”,一下子给冷清的画面带来了活力。

最后,作者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五彩斑斓的秋日景象,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为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梧桐秋声、芭蕉夜雨,是诗词曲中十分常见的典型意象,都是孤寂愁苦的象征。

这首元曲开头如宋词般婉约柔美,徐再思把数字运用得很妙,前三句中,每一句都两次用了相同的数词和量词,产生了三两字一顿和回环往复的效果,透露出了忐忑不安的心情。

作者身在他乡,梧桐叶引起秋思,芭蕉使人哀愁。秋雨点点,不只打在了芭蕉上,更敲打着他内心的孤寂,使他夜不能眠。

作者感叹潦倒他乡、功名未成,而父母亲在家,也不得回去尽孝,感恨不已。十年天涯羁旅,就在这秋日的夜雨中浮现,让他感慨万千。此曲语言简洁、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元·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骤雨过后,天色初晴,乌云散尽,满江上都是一片明洁的月光。风平浪静,一叶扁舟航行在浩渺的江面上。

夜深了,心里却很惆怅,想想人生如梦,亲朋久别。胸中顿生烦闷,倚着篷窗,但愿可以小睡片刻。

此曲虽然短小,却深刻表现了三组不同的对比:天上的皎月与诗人心情的阴霾,湖面的宁静与诗人心中的波折,以及从前的欢聚与如今的离别。

这三组对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将一个被贬诗人的痛苦形象刻画得更为立体,也因此丰富了这首抒情小令的内涵,意蕴深远。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这首曲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厌倦尘俗、隐居山野、诗酒自娱的生活态度和恬淡情怀。此曲风格豪放,直抒胸臆,不作含蓄语,语言较浅近朴实。

悠悠千古岁月,世事大梦一场。作者的双眼已经看透了世间变幻,不如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看淡了外在的事物,岁月就莫不静好。

作者回到了山中老村,茅屋几间,藏书万卷,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悠闲宁静,自由自在。人生中如果有这样的好光景,还有什么烦恼是不能消除的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