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水里怎么呼吸(为什么鱼能在水里呼吸而人不能呢)

7897 箕又槐
摘要: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用鱼鳃进行呼吸。鱼鳃一般位于咽部的两侧,通过鳃裂与外界相通。鱼鳃中有许多细长而密集的组织结构,称为鳃丝。鳃丝上覆盖着非常薄而富有血管的膜,称为鳃膜。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而人却不行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用鱼鳃进行呼吸。鱼鳃一般位于咽部的两侧,通过鳃裂与外界相通。鱼鳃中有许多细长而密集的组织结构,称为鳃丝。鳃丝上覆盖着非常薄而富有血管的膜,称为鳃膜。

鳃丝可以增大鱼鳃与水中氧气的接触面积,而鳃膜可以让水中溶解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同时让血液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排出到水中。这就是鱼类在水中呼吸获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那么水中有多少溶解氧呢?这取决于水温、水深、水流、植物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水温越低、水深越浅、水流越快、植物越多,水中溶解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标准状态下(温度25℃、压强1个大气压)。

每升纯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约8.3毫克(0.0083克)氧气。而在同样条件下,每升空气中则有约210毫克(0.21克)氧气。也就是说,在相同体积下,空气中所含氧气约为水中所含氧气的25倍。

人类是陆生动物,我们是用肺进行呼吸。肺是一个由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等组成的海绵状器官。肺泡是肺部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单位,它们非常小而多(成年人约有3亿个),形成了巨大的表面积(约80平方米)。

肺泡上也覆盖着非常薄而富有血管的膜,称为肺泡壁。肺泡壁可以让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同时让血液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排出到空气中。这就是人类在空气中呼吸获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那么空气中有多少氧气呢?这也取决于温度、压强、湿度、海拔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压强越低、湿度越高、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氧气就越少。

反之,则越多。在标准状态下(温度0℃、压强1个大气压),空气中的氧气占总体积的约21%。而在同样条件下,水中的溶解氧占总体积的约0.08%。也就是说,在相同体积下,空气中所含氧气约为水中所含氧气的260倍。

可以看出,鱼鳃和人肺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分别适应了水和空气这两种不同的呼吸介质。水和空气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比空气密度大约800倍,这意味着水对物体的阻力要比空气大得多,所以鱼鳃需要更强的力量来让水流过鳃丝,而人肺则只需要轻松地让空气进出肺泡。

水比空气热容量大约4000倍,这意味着水对温度的变化要比空气缓慢得多,所以鱼鳃不需要特别的保温机制来维持体温,而人肺则需要有一定的保温机制来防止呼吸时失去过多的热量。

水比空气溶解能力小得多,这意味着水中能够溶解的物质要比空气少得多,所以鱼鳃需要更大的表面积来增加与水中溶解氧的接触机会,而人肺则只需要较小的表面积就能够满足与空气中充足的氧气的交换需求。

由于这些差异,人类不能在水中呼吸,因为我们的肺无法有效地从水中获取足够的溶解氧来支持我们的新陈代谢,同时我们也会因为水对我们的阻力和热量损失而感到困难和危险。

同样地,鱼类也不能在空气中呼吸,因为它们的鱼鳃无法有效地从空气中获取足够的氧气来支持它们的新陈代谢,同时它们也会因为空气对它们的干燥和冷却而感到困难和危险。

鱼和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进行气体交换,但是它们分别使用了鱼鳃和人肺这两种不同的器官,以适应水和空气这两种不同的呼吸介质。

水和空气在密度、热容量和溶解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决定了鱼鳃和人肺在结构和功能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人类不能在水中呼吸,而鱼类也不能在空气中呼吸。我们应该感叹生命的奥妙和多样性,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演化出不同的适应方式,展现出不同的美丽和魅力。

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差异和特性,不要强行改变或破坏它们的生存条件,而要保护和珍惜它们的生存空间。我们应该借鉴生命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和利用它们的优势和特点,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