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温度和湿度对食用菌的影响)
食用菌指的是所有可以食用的菌类,例如香菇/平菇/海鲜菇等菇类。它们和所有生物一样,生长发育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环境,菌类的生长环境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营养生长阶段,一个是生殖生长阶段。那么我们聊聊种植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吧!
温度对食用菌的影响
种植过食用菌的人都明白温度对食用菌生长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栽培户要想自家的菇长得好,那就一定要去摸清楚每一种菇的每一个阶段的最适温度。
在育种中,温度对菌丝生长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栽培户要明白一点:生产上不是要求菌丝身子骨越快越好,而是要求培育的菌丝强壮,而健壮的菌丝生长温度就比最适合生长温度低2-3摄氏度。
按照温度喜好,我们将它们分为3类,分别为:低温型菌群、中温型菌群和高温型菌群。
低温型菌群从营养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必须有一个较大的幅度(5-7摄氏度),像金针菇、滑菇等都是。
中温型菌群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则是需要3-5摄氏度的幅度差,像双孢蘑菇
高温型菌群从营养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几乎不需要较大的温度差,同样能够形成子实体,像草菇。
从这些可以明白,很多菇农为了延长采收菇在货架的时间,大多数都是采用低温处理的方法,因为低温可以减缓菌类的代谢作用。
湿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植物是靠根系的根毛吸收水分,而菇类是依靠菌丝体和培养基基质间的渗透压来吸收水分。而我们在培养菇类的时候喷水主要是调节菇体表面的蒸腾速率和弥补部分培养基表面水分的蒸发。
在生产实践上,我们经常会使用报纸,塑料薄膜等覆盖物来增大基质和空气间的接触面积,当表面出现菇蕾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喷雾等相关手段来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如果这阶段的湿度不足就会导致菇蕾枯萎或者死亡。
栽培户应该注意的是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是相对的,应该根据当地的空气气候,因地制宜,注意通风,干湿交替。一味的追求增大空间湿度,会导致二氧化碳累积过高,营养物质受阻,这样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像银耳、黑木耳和平菇等菇类就相对比较喜欢湿度较大的,而金针菇、香菇和双孢蘑菇在湿度太大的环境下就容易发育不良。
光照对食用菌的影响
菇类的生长过程中,光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说子啊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够生长,但是从生长过程中来看,却存在极大的差异。根据光的对菇类的生长影响,我们将它们分为3类:
吸光型:香菇、草菇、滑菇、猴头菇、侧耳类、木耳类等在散光刺激下,能够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
中间型:对光线不敏感,蘑菇和大肥菇等在有无光线下都能够生长。
厌光型:无需散射光线均能够生成子实体,比如茯苓和块菌在地下生长的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