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是刘禅吗(为什么说一直以来阿斗的读音都是错的)
把刘禅叫做“阿斗”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是“阿升”。
“阿斗”之名,见于《三国志·蜀志·刘封传》中所载孟达给刘封的书信,内有“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之语。这里的“阿斗”,显然是指刘禅。
但这个“阿斗”,其实是文字辨读错误所致。清代藏书家、校勘家陈景云早已揭破其中缘故:
“斗字当作升,后主一字升之,见《魏志·明帝纪》注。”
刘禅字“升之”,见于裴松之注引《魏略》所载魏明帝的一封诏书(《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里面说:
“亮(诸葛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
这里的“刘升之兄弟”,自然是指“刘禅兄弟”。
虽然《蜀志·后主传》只说“后主讳禅,字公嗣”,但魏国的官方诏书,断不至于弄错刘禅的名字。而且,按古人“名与字互为表里、互为阐释”的取名原则,较之“公嗣”,其实“禅”与“升之”更为匹配——“禅”者代也,“升之”者更进一步,皆暗喻攀至权力顶峰。
由“刘升之”而来的“阿升”(这种称呼似是当时的一种常见现象,如黄承彦之女嫁给诸葛亮,习凿齿《襄阳记》载有乡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之所以会讹传成“阿斗”,是因为“升”与“斗”二字,在当时字形相近,极易混淆。
具体相似情形,如下两图所示:
“升”字在两汉的形貌
图一是“升”字在两汉时期的形貌。自左至右,依次出自武威汉简(西汉)、石门颂(东汉建和二年,184年)、肥致碑(东汉建宁二年,169年)和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
图二是“斗”字在两汉时期的形貌。自左至右,依次出自居延汉简(西汉太初三年至东汉建武六年,前102年~公元30年)、贾仲武妻马姜墓记录(东汉延平元年,106年)、石门颂。
由上面两图不难看出,“斗”“升”二字在今天虽然已很难被错认,但按照汉末三国时代的写法(也就是陈寿所熟悉的写法),它们的字形颇为相似,被错认的几率很高。这也正是“阿升”被误读为“阿斗”的主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