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判词是什么(妙玉被卖到风月场所后为什么不自杀)

7097 紫映波
摘要: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判词有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从上面的判词中,可知妙玉的结局也是比较悲惨的。

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判词有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从上面的判词中,可知妙玉的结局也是比较悲惨的。

妙玉是个清高且有洁癖的人。刘姥姥喝茶用过的杯子她嫌肮脏要扔掉,黛玉因分不出煮茶的水的是雪水,妙玉也不客气地说黛玉是个大俗人。

既然妙玉如此高洁,那么最后“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她为什么却没有自杀呢?

我猜测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心中有情,放不下世间之人,活着才有希望;二、妙玉是个有才情有个性的人,在淤泥般的环境中也能活出自我;三、真正看破红尘,人生只是一场历练,不在乎一身皮囊。

一、心中有情,放不下世间之人和情,活着才有希望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其中的“空”和“洁”乃是佛家所说的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可是妙玉未曾洁,也不曾空,所以她心中还是有情的,并未能放下这纷攘红尘。她虽然是出家人,但一直带发修行,实则红尘心愿未了。

在贾府借居时,她对宝玉便一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絮,只是身份原因,再加上有宝钗、黛玉之人等,这份情絮不好过多表示出来。

但是宝玉过生日,她还要写个笺子来,上面说“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之字,让宝玉不知如何回复。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怎么会留心府里公子的生日,且费尽心思写出这样的笺子呢?自然是因为她暗中心仪宝玉才会有此番举动。

她以为别人看不透的心思,其实黛玉一看就懂了,所以后来那回大家要赏梅时,黛玉才会说让宝玉一个人去栊翠庵便可,宝玉那次也果然不负众望,成功折来梅花。

妙玉是一个青春少女,虽然因为家族的原因不得已出家,但她内心其实也是青春绽放,对生活有着无限向往的。如果能遇上心仪的男子,在合适的机会里还俗也不是不可能。

以妙玉对红尘的眷恋,她并不是一个会轻易言死的人。所以最后就算掉进淤泥之中,她也不会简单的选择死亡,毕竟活着才有希望。

二、妙玉是个有才情的人,在淤泥般的环境中也能活出自我

妙玉身世和黛玉差不多,也是出身苏州的书香门第之家,在家中也曾是小姐之身,只是家族发生变故,才不得已远走他乡,避入空门。

但她也生得一副好样貌,才情也堪比林黛玉,是个有才有貌的女子。如果不是遭遇家破人亡,她也可以如贾府里的小姐们一般生活。

曹工虽然借判词给出了她的结局,但书中其实并未言明她最后被卖到风月场所。“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这个肮脏风尘不一定是指风月场所。

相比出家人的洁净,红尘都是不清静的。如果最后无法安安静静的青灯古佛伴一生,于出家人而言便是违了心愿。

退一步来说,就算妙玉真的被卖进了风月场所,我觉得以她的个性和才情,她也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她本来就有些眷恋红尘,只要她能放开心态,在风月场所也未曾过不好。

比如唐代才女薛涛、鱼玄机也曾寄身于风月场地,但她们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采,最后还成为著名的女词人,留名千古。

如今妙玉被强盗劫持,面对前所未有的变故,肯定会心性大变。若她能放开心性,寄情诗词或山水,也能过得精彩。

所以自杀并不是唯一出路,纵然身陷泥泞又如何呢,只要意志不到,人就不会倒下。妙玉是个聪明人,她应该知道如何选择。

三、真正看破红尘,人生只是一场历练,不在乎一身皮囊

这一种方式对于妙玉来说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凡事都有特例不是吗?万一妙玉真的被卖到风月中且逃不过被玷污的命运,那这种时候冲动之下有可能一死了之,也有可能瞬间看破红尘,大彻大悟。

妙玉本喜欢宝玉,但命运作弄,注定她此生没有机会与他在一起。既然不是他,那是谁又如何,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区别,常言道悲哀莫过于心死。

作为那么清高自傲的她,若然真的要面对人生中最龌龊肮脏之事,妙玉的心也会随之死了。心已死,便不会在意这俗世中的一副皮囊,而会将人生看作是一场历练,泪也罢,笑也吧,人生百年走过去就是了。

(悄悄说一下:这种场景好像以湘云的个性更为合适)

总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生从来都不是可以预测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生命中的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是一辈子也不愿意遗忘和放下的。人同此心,妙玉也会因此而选择努力的,努力的活下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