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是谁(溥仪入宫后过得怎样的日子)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是清朝。而大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那就是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他也是继位年龄最小且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他3岁继位时还是一个幼儿,退位时也才7岁。他以皇帝的身份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辛亥革命。之后的他,更是经历了由万人之上的皇帝变为普通公民的戏剧性转变,可以说,他的生活颇具传奇色彩。今天就来讲讲他入宫后的那些日子。
入宫成为小皇帝
慈禧太后知道光绪帝病重而且无子,自己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大清朝迫切需要找一个继承者。而这个时候她看到了小溥仪,溥仪是老醇王奕譞的孙子,小醇王载沣之子。并且,刚好自己的养女又是溥仪的母亲。
细细考量之后,慈禧决定让溥仪收进皇宫教养,为大清王朝培养接班人。就是这道让溥仪进宫的懿旨,改变了溥仪的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病逝。此时的慈禧也已大病缠身,草草为朝政做了一些安排便去世了。她命人宣布由溥仪继位,让光醇亲王载沣监国,并由她的亲侄女隆裕太后裁决重大事件。
在光绪、慈禧去世的半个多月后,溥仪即位,改第二年为宣统元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成为了大清朝的皇帝,也没有人叫他小溥仪了,都叫他“皇上”了,这个时候他才三岁。
也就出现了满朝文武,老幼妇孺磕头叩拜一个三岁的小娃娃,就连他的父亲也不例外,这个时候都是以君臣之礼相待了。溥仪自己只觉得好奇。
即位称帝仅几年就被废
宫内的生活是全都围绕着溥仪转。然而宫外大清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辅佐溥仪的大臣们推出各种救过的措施想保住清王朝,但是大势已去。统治了200多年中国的大清帝国气数已尽,距离灭亡就差一个导火索了。
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南方以及西部数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局势已经逐渐失去了掌控。这个时候,清政府寄希望于北洋军,让袁世凯南下镇压。可是袁世凯自己野心大的很,他想称帝。
于是袁世凯玩起了两面派,一方面以推翻清廷拥护共和为条件诱使革命党人的支持;一方面又以革命形势迫使清廷自行退位。
在清廷犹豫之际,他又抛出《优待条例》,以优待皇室为条件劝诫皇太后和摄政王交出政权,也就是说虽然在宫外溥仪不是皇帝,但是在宫内,他还是皇帝,隆裕太后和大臣们为了保住皇帝称号和自身性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接受了袁世凯的《优待条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发了清帝溥仪的退位诏书。接着,袁世凯公开声明赞成共和,并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被废后在宫内的生活
大清王朝彻底灭亡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也宣告结束了。根据之前的《优待条例》,溥仪也就继续生活在紫荆城之内这个时候他6岁。他也开始上学读书。
每天上课,溥仪需要乘轿到毓庆宫,等着师傅进来行礼授课。他有个洋人教师,就是著名的汉学研究者庄士敦,庄士敦经常给他讲述外面的世界,他心里也种下了想出宫的种子。
但是他每次自己想出宫,太监宫女都以各种理由不让他出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溥仪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便从心里渴望做一名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在紫荆城待着做个毫无权力的废帝。
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逐渐“西化”。他爱吃西餐、穿西装。为了吃西餐,溥仪在宫里特别开辟了一间西餐厅。
他爱打网球,也爱骑自行车。为了骑自行车,溥仪下令把西六宫里的门槛给通通锯掉。因为庄士敦一直打笑溥仪和那些清朝遗老,说他们头上的辫子和猪尾巴一样,溥仪一气之下剪了短发,宫中随从的长发也一夜消失。
戴了眼镜,并在皇宫里装上了电话。为了满足好奇心,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胡适,邀请他来皇宫逛逛。结果胡适真的来了,能够见到皇帝他似乎也特别高兴。可以说,溥仪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其实在宫里生活,读读书,打打球,骑骑车也还是挺好的。
溥仪大婚
溥仪在宫中也完成了自己的大婚。在大臣们的操办下,1922年,宣统皇帝在紫禁城举行了隆重的大婚。
北洋政府不仅在婚礼形势上给足了面子,时任总统黎元洪还特意在1922年12月1日婚礼当天派遣了礼冠,向溥仪祝贺。外国大使也联袂从东交民巷入宫,向溥仪致贺,为此小皇帝还专门用英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谢词。
溥仪娶了一后一妃,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了,但是封号仍在,她们分别是婉容皇后和淑妃文绣。
外界对清廷 “恭进”、“跪进”的态度,言辞极尽谦卑之能事,让久久低沉的皇家似乎又焕发了荣光,可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如同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一样,婚礼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因为一场“北京政变”结束了16年这样的生活。
到此,溥仪在紫荆城的生活就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