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能防晒多久(防晒用品的防晒指数如何计算的)
SPF防晒系数(Sun Protection Factor),英文缩写为SPF,是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能量,与未加任何防护的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红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简单说来,它就是皮肤抵挡紫外线的时间倍数
日晒会造成光老化,使皮肤产生黑斑、雀斑等等。皮肤在日晒后发红,医学上称为“红斑症”,这是皮肤对日晒作出的最轻微的反应。最低红斑剂量,是皮肤出现红斑的最短日晒时间。
使用防晒用品后,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会增长,那么该防晒用品的防晒指数(SunProtectionFactor 简称:SPF)则为:
防晒指数=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
正确的防晒观念由于隔离成分必须渗透至角质表层后,才能发挥长时间的吸收隔离效果,因此必须提前在出门前30分钟就先擦拭完毕,出门前再补充一次。
使用的剂量上,每次至少须有1~2ml的量,方可达到最佳的隔离成效,并且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时段出门(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同时善用各种辅助用品,如阳伞、帽子、长袖衣服、太阳眼镜等,共同抵抗紫外线的入侵。
1、SPF15:20(分钟)*15(SPF)=300分钟
2、SPF25:20(分钟)*20(SPF)=400分钟
3、SPF30:20(分钟)*30(SPF)=600分钟
4、SPF50:20(分钟)*50SPF)=1000分钟
PA+++,指的是表示可以延缓肌肤晒黑时间8倍左右。防晒时间长,适合长时间户外使用。PA+表示可以延缓肌肤晒黑时间2-4倍,PA++表示可以延缓4-8倍的时间,PA+++表示可以延缓8倍以上。
欧美国家大部分品牌,一直沿用着最早期的SPF值,而没有额外加入PA值,其一般默认SPF15=PA+。因此,并不是没标PA值就代表不防UVA。
而日韩等新兴国家相对灵活,很多品牌则会标出PA值来。
PA是日本的一个防晒标示,美国那边是肯定不会标PA的啊,老美也不承认PA说法的。最原始的防晒霜就是只防护uvb,因为uvb会让人变黑,后来才发现了光也可以导致皮肤老化,才有了pa指数。
美国医学家认为SPF15=PA+其次,一般的观点认为并不是没有pa就不能防护uva了,比如说在美国一般只是标注spf值,最近几年国际上两个值会同时标注。ppd指数是标注防御uva的指数,ppd8=pa+++,其实最准确的是标识ppd指数。
有的欧洲防晒产品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中会注明防UVA和UV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