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是公是母呢(自然界为什么要演变出雌雄之分呢)
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们往往会在另类的,少数的事情上花更多心思,而对于很常见的事物则习以为常。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类稀松平常的东西的存在,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分析,其中,性别就是最为常见的事物之一。
人分男女,兽分公母,就连植物都分雌雄,就好像性别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没有人疑惑为什么会用男女雌雄来将生物分为两种类别。
事实上,性别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演变出来的
最早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Isogamy)”,目前进行同配生殖的生物主要包括一些原生生物,藻类,真菌等。这些生物生殖时,形态、大小都相同的配子(即同形配子)进行简单的相互结合 。广义上的同配生殖也包括比如草履虫的结合生殖。
此后出现了"异配生殖(Anisogamy)",即交配是双方提供的配子大小不一致了。
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如绿藻中的实球藻、空球藻等。
最终出现了"精卵生殖(Oogamy)",即一方只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另一方却还要提供下一代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只有到这时,我们才能定义性别,我们把前者称为“雄性”,而把后者成为“雌性”。
精卵生殖一般在在多细胞生物中出现,也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出现精卵生殖,因此性别应该出现与和多细胞生物差不多的年代里,至少6亿年前。
这时候就有人疑惑了,自然界为什么要演变出雌雄之分呢?
雌雄同体的问题是自我繁殖,基因结构单一,组合类型少,突变少,进化相对缓慢,雌雄分开后,双方各贡献不同个体的一半遗传信息,组合类型增多,突变可能性增大,优胜劣汰效应更加明显,进化加速,这可以说是自然进化选择的一种模式。
再往下讨论就要说到宇宙是否存在超意识了,雌雄同体的繁殖当时明显更省力,如果说雌雄同体进化的几率有10,那么雌雄异体进化的概率就有100。
比如说,同体繁殖一次只能进化出一项优势,耐寒或者抗病,那么下一代获得这两项优势就需要繁殖两次,而雌雄繁殖时,只要母亲拥有耐寒,父亲拥有抗病,那么下一代几乎就可以同时拥有两种优势。
当然了,以上说法并不绝对,这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说明生物为了进化,为了更好更快的适应环境才会进化出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