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中的南冠指的是什么(关于在狱咏蝉的赏析)

7476 哀奇文
摘要:南冠,指囚犯,代用了《左传》楚国犯人戴着南方冠帽的典故。《左传·成公九年》,有记载: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骆宾王是浙江人,囚禁在长安,用南冠二字,倒很符合身份。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神童、“愤青”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我们最熟悉的是他七岁写的这首五言古诗《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七岁写一首诗歌,可以在一个以诗歌文明的国度流传千年,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神童了。

不过,神童长大后,性格却有些暴躁,是一个"愤青"。因为家里贫穷,他少年时代染上赌博的嗜好,混迹于江湖间,后来到边疆参了军,部队里找到了自我,在四川,多次参与平定蛮族叛乱,向蛮族发出的檄文基本上都是他起草。

后来让他载入史册的也是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当然这是后话。

骆宾王后来官职升迁,由长安主簿进入朝庭当了侍御史。那时皇帝虽然是唐高宗。但是掌大权的其实是武则天,"愤青"骆宾王多次上书讽刺,得罪了武则天,被送到监狱里。

根据清代陈熙晋考证,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则天,遭诬,以贪赃之罪被捕入狱。

这首五言律诗就是骆宾王在狱中闻蝉鸣,"衰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见本诗序言)而写下的。

诗歌欣赏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两句,交代了时间和事件。"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犯,代用了《左传》楚国犯人戴着南方冠帽的典故。《左传·成公九年》,有记载: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骆宾王是浙江人,囚禁在长安,用"南冠"二字,倒很符合身份。

首联两句在句法上是对偶句,在作法上则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蝉声引出客思。诗一开始即以蝉唱点题,反映了自己在囚禁中听到秋蝉凄切声的环境和心情。

上句咏物,下句言情,构成情因物兴、物我交融的境界。

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两句,承上,仍是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以流水对的形式,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蝉通体黑色,薄薄的蝉翼的纹路亦呈黑色。诗人正当盛年(不足四十岁),却遭逢厄运,早生白发,本当乌黑的双鬓已成昔日旧影。

如今树上那乌黑的寒蝉对着自己哀吟,让人怎能承受得了?"白头吟"三字,如以名词视之,则为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相传卓文君以此为题,写对负心人毅然决绝之意。南朝鲍照、张正见都以此题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的哀怨。

诗人巧妙地用在这里,语意双关,既说自己不堪听到蝉的悲鸣,又流露出对当权者失察而有负自己一片忠心的怨恨。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纯用比体,寓我于物。

两句的意思是:浓重的秋露沾湿了蝉翼而难以奋飞,萧瑟的秋风又阻遏了蝉的鸣声。

诗人借蝉喻己,写含冤莫白的艰难处境。"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志,"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这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句咏蝉,句句喻己。蝉与己,在这里合二为一,自然无痕。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两句,主要写自己,但仍契合写蝉。

这两句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从而点明诗的主旨。从蝉的角度看,是说蝉高居乔木,餐风饮露,本是清廉高洁的;自己与蝉一样有着高洁的品性,却不被人理解。

末句以设问句式,更利于表述诗人孤立无援的困境和对举世皆浊的愤慨。

小结:寓情于物,物我一体,开创唐人托物言志诗的先河

这是一首咏物诗。寓情于物,物我一体,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

诗中的蝉,既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遭际和思想感情的化身。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蝉的境况与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或人或蝉,亦人亦蝉,达到了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契合为一的境界。

其次,全诗采用比兴手法,以蝉喻己,以"露重"、"风多"喻环境的险恶,以"飞难进"、"响易沉"喻政治上的受压。

再次,对仗工整而富于变化。如首联的"西陆"对"南冠",颔联的"玄鬓"对"白头"等,都是极工整的。

特别是颈联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仅所用词汇的词性、词类相同,而且其中的寄意也极为明了深刻,因而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此外,此诗的对仗还富于变化,按一般要求,五言律诗的首联本无须对仗,但此诗出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所引二典自然形成了对仗。而接下来的颔联为了不与首联相重复,便改用了一意贯穿的流水对。

这首诗用韵也颇为讲究,注意了音乐性,为盛唐诗歌全面地确定中国古典诗歌的体格做了很好的准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