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历史上的春秋与战国有何不同)

6999 闵洛灵
摘要:春秋和战国的区别,一方面就是周天子地位上的巨大变化。具体来说,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虽然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东周后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个时期。

历史上,很多人都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也即很多人经常将春秋和战国理解为一个时期。

由此,对于二者的区别,并没有多少人能搞清楚。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首先,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春秋和战国区别的理解,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答案。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春秋和战国的区别,一方面就是周天子地位上的巨大变化。

具体来说,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虽然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但是,对于齐桓公、晋文公等中原霸主,基本上都打着尊奉周王室的旗号,或者说是借着周天子的名义来称霸天下,类似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到了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通过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周王室的权威基本上是荡然无存了。

而且,因为秦国、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齐国等战国七雄都已经称王,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已经没有什么上下级的关系了,也即大家都是王爵了。

甚至到了战国中期,齐国和秦国一度并称为“东西二帝”,这更加是将东周王室不放在眼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周王室不仅没有什么权威了,而且其自身的疆域更是遭到了秦国等强国的步步蚕食,乃至于最终被秦国彻底消灭。

另一方面,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区别,也体现在战国的强度上。

就春秋这一历史阶段,因为宗法制和分封制还没有完全崩溃,加上生产力上的限制,促使各个诸侯国的军队规模是相对有限的。早在西周时期,周朝规定了周王室拥有“六军”,诸侯大国为“三军”。

彼时,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由此,对于晋国、齐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大国,在春秋时期只有数万人的军队。

在此基础上,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自然也是相对有限的,和战国时期显然不可相提并论。

最后,到了战国这一历史阶段,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经常是数十万人规模的。比如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都投入了数十万人参战,双方的士兵数量甚至接近了100万人。

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在消灭楚国上,让王翦率领了六十万大军,而楚国也派遣了数十万大军来抵抗秦军。

由此,战争规模也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重要区别。并且,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少是以争霸为主,也即征服却不占领某个诸侯国,比如晋国和楚国争霸时,双方之间的战争不是以占领土地为主要目的。

但是,就战国七雄来说,彼此之间的战争就是以兼并土地为主,比如因为上党地区的争夺,秦国和赵国之间就爆发了长平之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