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双百方针是谁提出的)

5767 闵洛灵
摘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称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发展好文化和科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称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发展好文化和科学。

毛主席指出: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5月,毛主席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知识界会议上,陆定一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

陆定一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陆定一说:“应当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尖锐的学术论争。批判和讨论应当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反对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毛主席同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文化上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西化,都是错误的。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党的八大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繁荣科学和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方针,并且指出:

“对于中国过去的和外国的一切有益的文化知识,必须加以继承和吸收,并且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文化来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后来,毛主席先后视察天津、济南、南京等地,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主席说:

“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