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亭壶的寓意是什么(狂飙中高启强用的是不是思亭壶)

5223 绳嫔
摘要:思亭壶是由陆思亭制造的紫砂壶,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因为高启强妻子名陈书婷,思亭壶意为思念书婷,正是这把壶,藏着高启强对陈书婷深深的眷恋。也将两个人的爱,升华到另一种高度。

在狂飙第二集的开场,有一段非常生活化的运镜让人印象深刻。随着镜头的代入,我们可以看到高启强身处充满烟火气的茶楼中吃饭品茗,而使用的上窄下宽类似梨形的紫砂壶,这也是剧中出场率最高的壶型。

有网友断定这就是思亭壶,因为高启强妻子名陈书婷,思亭壶意为思念书婷,正是这把壶,藏着高启强对陈书婷深深的眷恋。也将两个人的爱,升华到另一种高度。

这把壶的出现不仅非常符合整体基调,更让整个故事从埋线到走线更加丰满,足以看出剧组的细致和用心。

然而更有玩家各持己见,说是梨形壶、思亭壶、孟臣壶、君德壶、逸公壶的均有之,其中不乏资深紫砂壶藏家。今天就要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些壶的差异。

玩壶人都知道“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首先可以断定的是,这些壶在外形上都有梨形的特征,广义上都可以说是梨形壶,这里还不能讲是梨形紫砂壶。

因为茶壶除了紫砂壶之外,近年来潮汕工夫茶的兴起,潮汕手拉壶也进入了大众视野。在当地的饮茶方式也是古老茶艺的基本传承,这里饮茶浓度高,使用120毫升的小壶或小盖碗,每次倒三杯,俗称“三杯”或“三人为饮”。

潮汕梨形壶寓意是什么?

说到梨形壶,自然便想到了梨。梨子是江南名果之一,好的品种水滋滋,甜蜜蜜,常常惹得人一连吃上几个都不解馋。想到梨,自然又会想起梨花。

宋代诗人晏殊说“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梨花盛开之日,景色真是清丽极了。夫妻两个是不可以将如此美妙的梨花的果实切成两半,而后一人吃一半的。

那叫分离(梨),寓有离(梨)婚(分)的意思,很不吉利的。紫砂艺人想人之所想,想到了茶壶,制作一个像梨子一样的梨形壶,天天相伴,不烂不腐,不离不弃,岂不是象征着相爱的人们,永不分离(梨)。

潮汕梨形壶整体形态若梨,妙曼身姿,犹如佳人,亭亭玉立,随风而舞,生动迷人之态尽显。

潮汕梨形壶全是由弧线,圆线,曲线组成,造型端庄秀美,特别壶嘴和壶体相连的两条弧线,流畅生动,把上的把手部位,温润舒适,这样的壶捧在手掌,处处让你可以感受茶壶的温馨可人。

紫砂、手拉都可以做成梨的形状,那除了梨形的茶壶,思亭壶、孟臣壶、君德壶、逸公壶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图文并茂,简单科普一下:

思亭壶是由陆思亭制造的紫砂壶,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

孟臣壶是由惠孟臣名字命名的砂泥壶。惠孟臣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后世称为孟臣壶。其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十七世纪末外销欧洲各地,对欧洲早期的制壶业影响很大。

君德壶是由明末惠孟臣擅制此式壶,并常在壶上落君德款。后来人们就将此矮梨式壶称为“君德壶”。清代文九制君德壶,底铭“庚寅仲秋年君德仿古”。实际上是矮梨式壶,鼓腹,弯流,撇口,耳形把,截盖,珠钮,一捺底。

逸公壶为小品中固定的有名款式,造型精巧,相传为清代紫砂器大家惠逸公所创。逸公,全名惠逸公(约公元1766-1831),清朝著名紫砂艺人。

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与明朝的惠孟臣并称“二惠”。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俱备,刻镌或飞舞或沉着。

可以看出,除了逸公壶是按落款定名的,也曾发现惠逸公紫砂艺人早年制作的孟臣壶。由此可见,《狂飙》中实际使用的为孟成壶,是紫砂还是手拉需要看壶内的泥门,下次我单独再详细介绍。

可是问题又来了,怎么有思亭壶意为思念书婷讲法呢。

《狂飙》是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出品,留白影视、中国长安出版传媒联合出品,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拍摄,徐纪周执导,张译、张颂文、李一桐、张志坚、吴刚领衔主演,倪大红、韩童生、李建义、石兆琪特邀主演。

该剧讲述了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展开的长达二十年的生死搏斗故事,通过群像叙事,展现扫黑行动中的黑白较量和复杂人性。如此宏达的制作,剧本不会是随手便来,定有作家参与。

是否有一种可能,剧本里确实需要一把思亭壶做为寓意,可是道具组毕竟不是专业玩壶的,原本思亭壶、孟臣壶、君德壶、逸公壶就是傻傻分不清,属于紫砂壶高等难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