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帽子流苏位置在哪里(学位服的起源以及组成部分)
在毕业季穿着学位服,和自己的同窗好友、师门兄弟(姐妹)打卡校园里的各个标志性建筑,既是每一个大学的毕业传统,也是每一位毕业生心中最有仪式感的事情。如果在毕业季没能穿上学位服,相信这会是每一位毕业生的遗憾。
既然学位服在我们心中有如此高的地位,那么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学位服的发展历史:
学位服的构成
学位服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学位帽&流苏、垂布、学位袍。学位服根据学历也分为学士学位服、硕士学位服以及博士学位服,其中学士学位袍和流苏为黑色,硕士学位袍和流苏为蓝色,博士学位袍和流苏为红色。
学位服的起源
学位服最早源于欧洲。在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当时最早的大学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是基于基督教会学校和神学院所建立的,所以当时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神职人员。
由于宗教礼仪的限制,他们并不崇尚过度的打扮,而是选择穿着宽大遮体的神职制服。而当时并不流行戴帽子,所以最原始的学位服并没有学位帽,而是采用头巾。在整体颜色上也较为灰暗。
直到14世纪,随着宗教氛围逐渐改变,学位服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并开始区分不同学历的学位服。
学位服的成型
到了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热潮的到来,帽子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因此牛津大学最先在学位服上做出了改变,采用方形帽(mortarboard)来代替之前的头巾。学位帽在造型上类似书本,寓意着学识和智慧。
从17世纪开始,学位服的规格便基本成型,并沿用至今。而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文化风俗,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现代学位服体系的确立
在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服装学院开始研究建立我国现代学位服体系。并在1994年顺利完成了我国学位服的设计样式以及着装规范。
我国学位服在垂布上选用织锦缎,前襟采用如意扣,袖口上则纹有金色长城图案。
不同学科在学位服上的体现
不同学科主要体现在垂布的颜色上,共六大类。分别是:
军事学——红色;
工学——黄色;
文学(含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部分院校经管类)——粉色;
医学——白色;
理学(含部分院校经管类)——灰色;
农学——绿色
流苏的位置
在毕业典礼上,一项最为重要的仪式,是院长或校长为我们拨流苏。在未被授予学位时,流苏的位置需要在着装人学位帽的右前侧中部位置,随后流苏被拨到左前侧中部并自然下垂,表示已被授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