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栖息在海底深度(了解带鱼生活的海底深度)
带鱼的生态习惯
带鱼是我国产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海水鱼之一,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海鲜市场都能看到带鱼的身影。
带鱼又俗称刀鱼,繁殖能力强,在中国以东海出产最高。带鱼一般栖息于近海沿岸、大洋水域、深海,水深一般在1200米区间左右,有的会更深些,这是不能人工养殖的重要原因。
带鱼的活动范围
带鱼最喜欢的活动范围是海底1200米区间的悬崖区域和半悬崖区域。它们在这里潜伏,等待着自己的猎物。在晚上,带鱼会游到水面靠近海岸边,进食海洋浮游动植物,随后又返回深海中。
带鱼的生活环境
带鱼在深海中游泳,受到的水压非常大,因此它们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深海环境中缺氧且无光,带鱼需要依靠浮游生物群体为生,它们是海洋食物链底层的一环。带鱼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氧气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不同种类带鱼的生境
带鱼是一类广泛分布的鱼类,栖息在全球许多海域。在南海深海中,最常见的带鱼为阔鳍带鱼,体形较大达到1.2米左右。而在北大西洋等地区则以小带鱼为主,体形较小,多用来做食材。
如何挑选新鲜的带鱼
在带鱼的身体表面,覆盖有一层含有鸟嘌呤的银色薄膜,颜色鲜亮,这是鉴定带鱼新鲜度的重要根据。
新鲜的带鱼,体表呈银白色,去鳞之后,鱼肉表面洁白,肉质细腻且有光泽。
但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带鱼的体表呈黄色,这其实是体表的脂肪因长时间接触空气而被氧化,产生了低分子的有机酸、醛、酮,品质大打折扣。所以在选择带鱼时,首先就要观察体表的色泽。
为什么在全国海鲜市场都随处可见带鱼
一是我国具有丰富的野生带鱼资源。带鱼是一种广温性的集群洄游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其中,东海是最大的“带鱼仓库”,产量少则十余万吨,多则七八十万吨。
另一个因素则是得益于我国捕捞能力的提升。上世纪50~80年代,我国四大海区同样有着丰富的带鱼资源,但捕捞带鱼需要大马力的渔船,还需要长时间出海作业。
当时,国内缺少专业的捕捞渔船,专用网具也不健全,面对丰富的资源却无力收割,导致带鱼的产量在低位徘徊。
在传统作业中,浙江、福建、海南等地渔民逐渐加深了对带鱼的认识。
和其他鱼类相比,带鱼的习性颇为特殊,自然栖息于中、下层和底层水域,深度可达60~100m或者更深,使用浅层渔网(比如:流刺网)收效甚微。
结语
综上所述,带鱼生活在海底深度较大,受到海水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需要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带鱼生存的环境需要满足它们对营养和氧气的需求,因此不同区域常见的带鱼种类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