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挂青时间有什么讲究(探究清明节挂青的来历及其讲究)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至五日之间举办,是为了祭祀祖先,悼念逝去的亲人及先贤。
在这个节日中,挂青也成为了一个传统习俗,每个人都会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那么,清明节挂青时间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这时候的清明节是为了祭祀死者的节日。
而在唐代,清明节还是一个全民休息的节日,大家会摆上美食祭祀父母和祖先,并且要寻找春天里的美景。
在宋代,清明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名贵重的节日,人们要在这个时候在墓地烧纸钱,献花、点灯等,以此来表达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的挂青习俗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古代哲人孔子,他很注重传统家庭和社会中的道德、礼仪,他总是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具备向上的精神追求,而不是恶性的循环。
这事引领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清明节的挂青活动也是这些文化的一个体现。
挂青是指在清明节对祖先的纪念、追思、感恩活动中,在祭祀过程中,把树枝上的嫩枝挂上丝带、长寿锦等,树枝上吊着的碎纸、草线,曾经是祖先的庇佑,是人们了解那时候祖先及大自然的意志的一种方式。
如今,挂青是清明节祭扫礼仪中不可少的环节。
讲究
1.节气上的讲究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的时刻。清明一般在阳历4月5日左右,这个时候天气转暖,春色盎然,树木萌芽,一切复苏。
在这个节气,人们会在大自然中散步,放松身心,体验春天的美好,也就是所谓的春游。
2.挂青时间的讲究
清明节挂青是在当年的清明节,也就是每年的3月15日或者4月5日左右,具体时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人们会在祖坟前挂上一些青条标志着祭祀活动的开始。
在北方,因为气候的原因,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开始挂青,而南方则一般在清明节的当天开始挂青。
无论是在哪个时间开始挂青,人们都会按照正确的仪式去做,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挂青的讲究
在挂青的过程中,有许多讲究。
首先,青枝应该是新鲜嫩绿的,且发芽,这样可以表达生命的活力;其次,上挂的丝带、湿粘的窄带和祭品必须是三五七的数目,加起来为奇数,因为奇数被认为有好兆头。
最后,在挂青时,必须要祭祀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4.撤下青条的讲究
清明节挂青的时间过去后,人们不会一直把青条挂着,那么撤下青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一般的来讲,撤下时间必须在清明节后的一周内,最迟不得超过半个月。
总之,清明节挂青的习俗已经被人们接受和传承了许多年,它不仅彰显了尊重先人,关心子孙的传统民俗活动,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在挂青的时间和方法以及撤下青条的讲究,我们都应该持守它的传统和尊重它的文化,让这一习俗得以在后代中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