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现在在哪叫什么(合肥如何取代了庐州这个地名)

6839 翦春雪
摘要:在人们眼中,庐州就是合肥的别称,两者几乎等同于一个概念。实际上,合肥不是庐州。庐州是广域型行政区,代指一大片区域。而合肥市起源于当年的合肥县,历史上,“合肥县”大多都是作为“庐州府”的府治而存在的。

提到合肥,人们大多认为这个城市名很“土”,不如历史上的“庐州”这么有蕴籍典雅,甚至还有人把更名看成是这个城市最大的败笔。

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如果说庐州是古名,将合肥改回庐州视为了尊重历史,推崇古文化。按这个逻辑而言,合肥之名就无需再改。

合肥这个地名的出现,目前有两种说法

1、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2、出自儒家经典《尔雅•释水》,提到“归异出同曰肥”,大概的意思也是说施水与淝水虽然起源在一起,却一个向北入淮,一个向南入江,故曰肥。

因此,合肥之名比庐州还要古老。

庐州、合肥是一个地理名词吗

在人们眼中,庐州就是合肥的别称,两者几乎等同于一个概念。实际上,合肥不是庐州。

庐州是广域型行政区,代指一大片区域。

而合肥市起源于当年的合肥县,历史上,“合肥县”大多都是作为“庐州府”的府治而存在的

因此,合肥与庐州并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合肥”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庐州”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合肥”之于“庐州”,相当于现在的“庐阳区”和“合肥市”的关系。

在明朝时,整个安徽、江苏和上海都是南直隶辖区,合肥,便属于南直隶辖区的庐州府。

到了清初,南直隶辖区更名为江南省。后来,考虑江南省过大,将其一分为二,合肥仍归庐州府,属安徽省。

在清代,庐州府下辖4县1州:4县是合肥、舒城县、庐江县、巢县,1州是无为州。

其中,合肥是庐州府治所在地。

用今天的话来说,清代庐州是一个市,而合肥县就是市政府。除此之外,舒城、庐江、巢湖、无为都归庐州市所管辖。

合肥如何取代了庐州这个地名呢

事情要从民国说起,1913年即民国初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行政区划变革。

那一年,袁世凯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在全国22省下设道级行政区划,废除清代的府级行政区划,将原府所辖各县划归于道,改省、府、县三级制,为省、道、县三级制。

1927年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又在全国废除道级区划,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体制。

1932年10月民国政府在省下普遍创设行政督察区,又称专区,专区不属行政区划,而是省的派出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沿袭专区级行政区划,1971年改专区为地区。也就是,由省直接管辖、县区。

因此,“府”这个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名称,因“废府存县”而被撤销,庐州府自然不存在了。

之前属于庐州府辖区的合肥、舒城、庐江、巢湖、无为由一个行政单元,变成了相互独立的个体。

取消府后,庐州必然更名合肥吗

其实不然,在民国初年废除府这一级行政区划后,对原来的府名,采取了两种处理措施:

1、完全将府名废除掉;如归德府、平阳府、汝宁府、南康府、嘉应府、徽州府等等;

2、将首县的名字废掉,用府名代替。

例如1913年废宝庆府,邵阳县改名为宝庆县;废开封府,将首县祥符县改为开封县;废绍兴府,将附廓两县山阴、会稽合并改成绍兴县;废杭州府,将原来两附廓县钱塘、仁和合并为杭县。

因此,还有一些城市有幸保留了原来的府名,比如苏州、常州。

清朝时,苏州府下辖吴县、长洲县、元和县、昆山县、新阳县、常熟县、昭文县、吴江县、震泽县、太湖厅、靖湖厅。其中,吴县是苏州府的府治,也是今天苏州的老城区。

常州府下辖武进县、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阳湖县、金匮县、荆溪县、靖江县。其中武进县是常州府的府治(今常州市区)。

若按庐州更名合肥的做法,那苏州、常州应该更名为吴县或吴城、武进。

幸运的是,“废府存县”政策颁布后,两市没有和庐州一样被直接撤销,反而保留了原来的府名,变成今日的苏州市、常州市。

遗憾的是,合肥没能捡回庐州这个地名。

于是,千年庐州府从此消失了,合肥县代替了庐州府,变成了今天的安徽省会合肥市。

废府存县为什么不保留庐州,反而选择合肥

本质上,合肥并没有改名。

建国后,因毛主席钦定合肥县为省会,合肥才逐渐升级,成了直辖市,逐步转为地级市。

而庐州府,除了因为府的行政层级被撤销以外,还因为,当时的中国以“州”作为地名的地方太多。

据统计,县以上的地名中依旧存留“州”字的就有110个。或许太多州字,导致当时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许多带“州”的地名被废。

再加上,合肥这个古地名历史悠久,自秦置合肥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用起来不仅十分高档大气,还有着历史文化的传承。

如此考量,自然不难理解当时区划改革时,政府为何选择了合肥,却废除庐州了。

如今,庐州这个古地名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合肥市却崛起于巢湖之滨,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