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是谁是哪位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人生经历简介)
王昌龄的七绝的确是唐朝的一景,他能把景色写进诗里,活脱脱一个诗词界的画家啊!
由于七言绝句写得贼溜,所以大家送了他一个很霸气的称号:七绝圣手。
好家伙,也就是说,整个唐朝诗界,七言绝句写得最好的,就是王昌龄。
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那么出名,李白杜甫读了王昌龄的七绝,那也得满含热泪。
为啥他能把景色写进诗句里面呢?原来王昌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爱好,那就是隐居。
一、30岁之前的王昌龄,基本靠隐居过日子
历史上不少大彻大悟之人,总会在年纪大了以后选择隐居山林。这很正常,人生百味尝过以后,你会发现,嗨!早知道就不来咯!
王昌龄是个例外,他偏偏选择20出头就开始隐居。人生才刚刚开始,难道就看破红尘了吗?当然不是。
23岁那年,王昌龄背着个书包就跑嵩山上学道去了。看来那时候嵩山还没有完全被和尚们霸占,道士也有一席之地。
别以为王昌龄是没头脑地去学道,你要知道时代背景。唐朝是老李家坐天下,老李家把道教始祖老子,也就是李耳当成了自己的祖先,所以从上到下大家都喜欢修道。
而且,那个时候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很多路子可以走。王维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不就拿了个状元嘛!所以说修道其实也是出仕的一种捷径。
26岁开始,修炼下山的王昌龄开始云游四方,他去过河北、山西地区游历,这地方当时处于边境地带,所以王昌龄一不小心就成了个边塞诗人。
刚出塞,王昌龄内心激动的心情就完全控制不住了。过去他是一个整天神神道道的道士,可是自打他出塞以后,他就成了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于是挥笔写下《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气磅礴,且富有画面感。不光把历史上的血雨腥风表达了出来,也把内心的志气表现了出来,他要学习龙城飞将,为国效力!果然,隐居、当道士什么的,都是手段而已。
在边塞走了一阵子,一堆《从军行》也就诞生了,其中这一首格外出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门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没有像一幅画?王昌龄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他能把一首诗变成一幅画,又能在这幅画里,讲述自己的心境。咋跟拍电影有的一比呢?
到了29岁的时候,王昌龄从边塞回来,一下子又想不开了,所以一个猛子又扎进了深山里隐居了起来。
所以说30岁之前,王昌龄要么隐居,要么修炼,要么四处闲逛,总之没有真正意义上考虑过自己的前程。别急,这一切只是王昌龄的铺垫而已。
二、做官非我愿,但愿知己多
你以为人家隐居起来跟宅男一样,要么打游戏,要么睡觉吗?我们虽然没有采访过王昌龄,但是从1年以后王昌龄的表现来看,他隐居的这些年,绝对没有荒废掉。
30岁这年,王昌龄心血来潮,跑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一不小心就考上了!这让考了10多年都没消息的杜甫该怎么想?
考上进士以后,就算是端上了国家给的铁饭碗,不管怎么说,下半辈子的生活费是有着落了。王昌龄在朝中做了3年图书管理员以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外放的机会。
在他34岁这一年,以博学鸿词登科,外放到了河南泗水县做县尉去了。虽说没有在朝中做官升迁快,但是王昌龄可快活多了。
因为他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而且还拥有了相对的自由。过去在长安,想写一首诗,都左顾右盼。为啥?因为长安是天子脚下,不敢说真话啊!
可到了外地以后,王昌龄的恣意洒脱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在外放的这段日子里,王昌龄遇到了两位大文豪,一位叫李白,一位叫孟浩然。
第一,遇见孟浩然,把人家害了。
王昌龄这个人以为出来了就可以随便说话了,结果由于写的诗过于真实,所以被在41岁那年就被贬到了岭南。运气好的是,第二年王昌龄就遇到了大赦天下。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王昌龄还特地跑襄阳玩了一圈。结果在这里遇到了年老的孟浩然,两个人相谈甚欢,玩得很嗨啊。
孟浩然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居然忘了自己背后长了毒疮,虽然快好了,却还需要忌口。他们俩一边喝酒,一边吃海鲜,结果孟浩然就这么被吃死了。好家伙,这顿饭的代价太大了,直接把孟夫子给干没了。
第二,遇见李白,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紧接着李白一边喝酒一边写诗,喝着喝着就到了王昌龄这儿。谁都知道,李白这个人出门从来不带钱,走遍四方都是靠朋友。王昌龄当然非常乐意跟李白结交,因为李白不仅会写诗,而且也喜欢修道。
跟李白玩了一阵子以后,一直都是王昌龄报销李白的吃喝费用。恰好得知王昌龄被贬谪到湖南龙标以后,李白很爽快地为王昌龄写了这么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能让李白为他写一首诗,可见王昌龄要么付出了真心,要么付出了真金。总之没有亏待过李白。
三、想要归隐,结果被害
王昌龄到京城领了一份工作,就跑江宁做县丞去了。这个时候好友岑参有点舍不得他,为他写下《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这首诗里有这么几句比较有意思: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主要就是告诉王昌龄,虽然你到远处做官了,可是也必须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你王昌龄是国家栋梁!没事儿就得努力吃饭哦!
王昌龄到了这时候,依旧还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走到哪儿就玩到哪儿,跟昔日的诗人朋友们各种唱和,实在是惬意得很。
50岁的时候,王昌龄似乎看透了人生,所以选择弃官不做,打算再次归隐山林。这回他又走了很长一段路,龙标、辰溪、武陵等地都一一去了一遍,简直就是出来旅游的。
这么玩下去,早晚要出事,毕竟那时候治安可不比今天,路上又没有个摄像头啥的。所以在王昌龄60岁时就出了意外。
当时王昌龄路过安徽亳州,结果亳州刺史闾丘晓早就得知王昌龄的才学过人。正常人应该把王昌龄找来好好探讨探讨人生吧?人家亳州刺史闾丘晓偏偏心生嫉妒,把王昌龄给杀了!
真的是旷古奇闻!王昌龄这么一位出色的风景画诗人,就这么凄凉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估计他做梦都不知道自己为啥得罪了这货。
总结:将画写进诗里,不愧为七绝圣手。
若论写诗,王昌龄未必是李白杜甫的对手,可若论写七言绝句,诗仙李白都需要对王昌龄拜服。王昌龄就是有这样的自信。
王昌龄的七绝占据了盛唐七绝的六分之一,而且质量相当优秀。他主要以离别、边塞、风景、宫怨等为题材,范围相当广阔,可塑性很强。
尤其是王昌龄的边塞诗,好家伙,等于是把整个边塞,都搬进了他的诗句当中。让人读了他的诗,就能真切地了解到边塞的情况,什么是高手?这就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