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水泡是怎么回事(拔罐后出现水泡是为什么)

7307 闵洛灵
摘要:对于拔罐者来说,学会如何避免拔罐后出现的皮肤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寻找到正规的医生,掌握合理的施压和时间等要素,加强对过程中皮肤的保养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治疗身体的各种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拔罐水泡是怎么回事?

拔罐,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疗法。它的最初形态是用动物角/石头等硬物,燃烧后抽出,迅速放入特制的罐子内,然后将罐子紧贴患者的皮肤,使其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以此达到自身排毒、舒筋活络的疗效。

现如今,拔罐方式已经升级为真空吸吮罐,这种罐子可以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抽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

不少拔罐者在拔罐后发现,被拔罐的部位上出现了水泡,这可不是好兆头,下文将会为大家解释拔罐后产生水泡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为什么拔罐后会出现水泡?

1.皮肤过于干燥

拔罐操作后,由于人体的湿气被罐子吸出,导致所拔取的皮肤表面干燥,毛孔缩小,难以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同时,由于负压的原因,容易让皮内组织强行吸入外界的液体,形成内部水泡。

2.罐子放置时间过长

进入夏季以后,由于罐子作用于皮肤前,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皮肤变薄,让血液凝固时间也变长,如果拔罐放置时间过长,则不仅会造成皮肤的受损,也会对血液流量造成一定的阻碍,增加了水泡的形成几率。

3.罐子放置地点不合理

罐子的放置位置不仅要考虑到局部存在病变的位置,同时还要针对不同人群或特殊情况,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人群,不同的体质状况和生理状态,需选择不同的位置沿着经络进行拔罐。

如果这些注意事项没有得到合理的关注,容易造成皮下水泡,表面泛白,严重时甚至出血及感染。

如何避免罐子导致的皮肤问题?

1、找到合适的医生

首先,需要在正规医院找到符合标准的医生和治疗师。在拔罐过程中,医生或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生理条件,以及身体各部位的特殊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拔罐位置和使用罐子的时间。

2、罐子施压不宜过大

罐子施压需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过度吸压过度,容易对皮肤表层造成损伤,同时增加内部水泡的发生率。

3、不能长时间放置罐子

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或不同身体部位的症状,有应该规定放置罐子的时间。对于皮肤薄弱的部位,一般不适合放置过久时间,否则容易损伤皮肤表层,出现内部水泡。

4、合理保湿

拔罐后,皮肤较为干燥需要加强保湿,可以在拔罐后涂上适当的保湿乳液或润肤霜,帮助皮肤缓解干燥状态,并尽量缩小水泡发生的概率。

结语

对于拔罐者来说,学会如何避免拔罐后出现的皮肤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寻找到正规的医生,掌握合理的施压和时间等要素,加强对过程中皮肤的保养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治疗身体的各种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