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粽叶是哪种植物(盘点六种包粽子最常用的粽叶)

7242 哀奇文
摘要:包粽子都是用不同的植物叶子,而箬叶就是植物箬竹的叶子。这是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植物,箬竹是竹亚科箬竹属的灌木植物,它和竹子长得很像,但是却要比竹子矮小很多,并且叶子也比竹子大很多,有的足足比成年人的手掌都要宽大。

距离端午节是越来越近了,现在各地的商场都已经开始售卖粽子了,不得不说这些商家是真的会营销。

不过买的粽子,还是没有自己在家动手包的粽子香。因为包粽子、吃粽子本就是端午节的习俗,而且自己动手制作的粽子,不仅更符合自己的口味,再加上付出了劳动,自然吃起来会更美味。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然要包粽子,那肯定是少不了“粽叶”的,而在不同的地方,粽叶也是不同的。当然了,不同的粽叶包的粽子,吃起来味道也是有些许的差别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6种包粽子的植物,端午节到时候用得到,你的家乡又是用什么包粽子呢?一起来看看吧!

①箬叶

包粽子都是用不同的植物叶子,而箬叶就是植物箬竹的叶子。

这是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植物,箬竹是竹亚科箬竹属的灌木植物,它和竹子长得很像,但是却要比竹子矮小很多,并且叶子也比竹子大很多,有的足足比成年人的手掌都要宽大。

像南方很多地方,包粽子就是用箬叶,也因为如此它也几乎成为了粽叶的代名词。在我的家乡这边,每年端午节前夕,就会有人来收购箬叶了。贵的时候一片就要卖到四五毛钱。

②柊叶

在广东、海南等地区,很多农村家庭就是用它来包粽子的。

小编以前在广东工作多年,就吃到过用柊叶包的粽子,因为这种叶子本来也有独特的清香味,因此包的粽子也具有特殊的清香味,味道可以说是一绝了。

北方的朋友对于这种植物可能比较陌生,只因为它喜温、高湿气候环境,主要是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地采用。这种植物的叶子像芭蕉,植株也不高。

在《植物名图实考》中就有记载:草本高约二三尺;叶长尺许,青色,形如芭蕉,四季不凋,叶可裹粽。以包参茸等物,经久不坏。

也指出了在古代就盛行用它包粽子和药材了,并且具有经久不坏的特点。

③玉米叶

玉米这种植物可以包粽子的部位有两个,一个是它宽大的叶片,另外一个是玉米皮。一般都是用玉米皮来包粽子。

像端午节前后,常看到一些老头老太太,就在超市里掰玉米,或者是把别人拔下来的玉米皮收集起来,然后拿回家用来包粽子。

玉米叶子自带玉米的清香味,用它包的粽子也是有玉米的芳香味。不过玉米叶子虽然柔软韧性好,但一般不太大,要用它包粽子,还是挺考验技术的。

④假蒟叶

吃过用它包的粽子的人估计是极少数了,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小众的植物。一般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区的人对这种植物比较熟悉。

假蒟这种植物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它非常肥大,如同成人的手掌大,而且叶面光滑明亮,一捏就会有类似胡椒的香味。人类食用假蒟的历史悠久了,像以前古人吃槟榔,就是用这种叶子来包裹。

后来则主要用它来当香料吃,比如包肉馅,包粽子等。如果是包肉粽子,那假蒟是最理想的粽子,会让人吃了还想在吃。

⑤槲树叶

在山东、河南等地区,有一种特色的粽子,叫槲叶粽,而它就是用槲树叶包制的粽子,槲叶那特有的香味,和糯米的香味结合起来,愈加沁人心脾。

值得一提的是,槲树叶还可以用来喂蚕,像过去山东、河南一带养蚕就喜欢用它的叶子,这样蚕丝品质更高。

不过和其他的植物叶子不同,如果用槲树叶包粽子,先要用水煮一下,然后清洗了才能用。

在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用槲树叶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放几个鸡蛋,最好是些咸鸡蛋,据说吃了粽子锅里煮的鸡蛋,夏天不生疮,不头痛。

⑥芦苇叶

在广大北方地区,一般都是以芦苇叶子来包粽子,它的地位和南方的箬叶是相提并论的,因此也称之为“北方粽叶”。

芦苇叶和箬叶相比,宽度要小一些,但是却更为细长。因此相比于箬叶,用它包粽子的难度也要高一些,这样包的粽子个头也要小很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