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撤职区别(区分免职和撤职的概念)
区分免职和撤职的概念
免职和撤职都是公职人员被解除职务的行为,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免职是指在规定范围内,因施行职务不当或者职务需要,由被免职者所在的机构或者上级机构或组织依照相应制度规定,予以免去工作职务的处罚行为。
而撤职是指在严重违反纪律、失职、渎职等情形下,由有权决定或任命的机构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清退公职人员的行为。
在处理实际工作中,如果对于职务失职、情节较轻的情形,一般会采取免职的处理措施。
但是当公职人员严重违反纪律、严重失职、渎职等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理手段,通常就是撤职。因此,对于两种处理方式的区分理解,对于领导在处理具体工作中能够准确有效地采取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免职的主要特征和情况
一、体现相关政策规定
免职通常体现了相关政策规定,包括党和政府的法制、管理等政策,基本遵循“依法办事”的道路。
如在行政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公务员法》第六十条规定被公务员违反公务员法规分别受到通报批评、诫勉、记过、记大过、降级或免职负处分,其中的免职措施明确规定为具有必要性,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也可以将备选措施作为主要处罚行为。
二、适度大小
免职并不是一种过于严重的处置措施,适度大小和宽容态度是免职应该具有的一个特征。在处理职务失误或轻度违规情况下,免职是一种相对委婉的处理方式。
例如,公务员辞职、自行提出离开等情况,需要规章制度进行原则性规定,但对于能够接受管辖单位管理的一些个人问题,适度地采取免职的实际处理效果更好。
三、职业承诺和职责理念
职业承诺和职责理念是免职的基本标准。对于某些重要的公共利益困难、机会站内交易、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等,免职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促使公职人员对待职业认真仔细。
撤职的主要特征和情况
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撤职是一个相对严肃的惩戒行为,主要针对公职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严重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如在《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纪要》中规定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明确规定了撤职处理措施。
二、重视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
撤职是一种受到管理和法律监管的行为,主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和行政效果两个方面。对于在公共领域中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需要立即采取严厉惩戒措施。同时,撤职对于维护行政效率、管理效率和巩固公共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法制清明和安全稳定
撤职除了是一种具有原则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处理方式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管理法制化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并且切实维护法制清明和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体现。
免职和撤职的区别
免职和撤职虽然都是解除公职人员的行为,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行为对象。
免职通常是针对某些轻度违规或轻度失职情况采取的一种处理措施,主要是方便管理、穿透方便、维护秩序等较弱的管理环境;撤职则是相对严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在公共利益中有严重违法和违纪行为的人进行的。
由于免职和撤职的区别,领导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合理明确地区分使用两种处理方式。对于具体工作中的违规事件,需要进行细心、耐心、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估行为所涉及问题的性质、后果、影响和原因等各种因素。
根据分析评估,选用免职和撤职等处理措施,并进行正当、合理、公平、严格的管理和制度建设等工作的深化实施,为推进法制化和国家制度自身建设努力奋斗。